一窍不通的解释
形容对某事或某方面知识一无所知,完全不懂。
出处
1.
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2.
出自清代小说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:“这几个朋友一窍不通,连这点子书也读不来。”寓意
提醒人们要谦虚学习,避免自以为是,强调知识的广博性。
列子
1.
他虽然对计算机很感兴趣,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窍不通。2.
她对烹饪一窍不通,每次做饭都需要看菜谱。3.
小明对物理公式一窍不通,每次考试都需要临时抱佛脚。4.
对于园艺,他完全是一窍不通,连最简单的花草都养不好。5.
她对乐器一窍不通,但仍然坚持学习,希望能有所进步。6.
虽然他是~的浑虫,可是双桥镇上并无“镇长”之流的官儿,他也还明白。 ★茅盾《子夜》六一窍不通的翻译
德语
keine Ahnung haben von
日语
全く分からない
法语
ne rien connaître à
英语
know nothing about
一窍不通的字意分解
yī
1:(指事。“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数词。大写作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。
2:同本义。
3:序数的第一位。
4: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。
5: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。
6:全;满。
7:统一。
8:专一。
9:都,一概。
10:一经。
qiào
1:(形声。从穴,巧声。本义:孔,洞)。
2:同本义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tōng
1:(形声。从辵(chuò),甬(yǒng)声。本义:没有堵塞,可以通过)。
2:同本义。
3:通往。
4:传递;传达。
5:沟通;接通。
6:往来友好。
7:了解;精通。
8:通报;说 。
9:疏通;开通。
10:流通,互相交换。
11:陈述 。
12:如:通款(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);通诚(在神前表白诚意)。
13:通奸,过非婚性生活 。
14:如:与人有通。
15:调和。
16:整个,全部。
17:博识。
18:总共 。
19:共同 。
20:透彻 。
21:在某一方面,技术高超、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。
22:古州名。
23:西魏设。在今四川达县。
24:五代周置,在今江苏省南通县。
25:金置。在今北京市通县。
26:乐器名。
27: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。十井为通。
28:药名。马粪。
29:遍;次 。
30:用于文书电报。
31:很;十分 。
32:总是。
tòng

一窍不通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yī qiào bù tōng)。abcd式组合,一窍不通意思是:形容对某事或某方面知识一无所知,完全不懂。 提醒人们要谦虚学习,避免自以为是,强调知识的广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