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木无文的解释
形容人没有学问或没有文化修养,文中没有指字面上的木材,而是比喻人的素质。
出处
1.
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东京二百载中,惟班固《咏史》,质木无文。”2.
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:'子曰: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' 后演变为'质木无文',意指没有文采。寓意
提醒人们要注重文化修养和文采的重要性,避免成为没有内涵的人。
列子
1.
小李虽然努力学习,但他的作文总是质木无文,缺乏文采。2.
新来的同事虽然热情,但说话总是质木无文,让人觉得不够专业。3.
小明的书法练习多年,但他的作品依然质木无文,缺少灵气。4.
虽然他很聪明,但他的演讲总是质木无文,无法打动听众。5.
小张的绘画技巧不错,但作品总是质木无文,缺少艺术感。质木无文的翻译
德语
kulturlos
日语
文化がない
法语
sans culture
英语
lacking in culture
质木无文的字意分解
zhì
1:(形声。从贝,斦(zhì)声。朱骏声认为“斦”是砧板。从贝,与财富有关。本义:抵押;以…作人质)。
2:同本义。
3:(jié)。问;诘问。
4:双方对质,验证。
5:评断。
6:抵押品;人质。
7:盟约。
8:古代贸易用的券书。
9:箭靶。
10:素质;本质;禀性。
11:物质;事物。
12:形体。
13:质地、底子。
14:砧板 。行斩刑时用的垫板。
15:信物;见面礼。
16:对象。
17:朴实、朴素。
18:信实;诚信。
m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树木形。上为枝叶,下为树根。“木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木”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。本义:树木)。
2:同本义。
3:木料,木材。
4:树叶。
5:棺材。
6:某些木制的器物。
7:麻木;失去知觉。
8:朴拙。
mó
1:“南无”(nāmó):佛教用语,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。
wú
1: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“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:乐舞)。
2:同本义。
3: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。
4:没有,跟“有”相对。
5:不,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。
6:表示劝阻或禁止,可译为“不要”、“别”。
7:未,不曾,没。
8:不必,不值得。
9:
10:表示不定指的人、事物、时间、处所等。
11:连接词组或分句,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,相当于“不论”、“无论”。
12:用在句首,无义。
13:用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可译为“吗”。
wén
1:(象形。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。“文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花纹;纹理)。
2:同本义。
3:字,文字(“文”,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,“字”,到了秦朝才有此意。分别讲,“文”指独体字;“字”指合体字。笼统地说,都泛指文字)。
4:文章(遣造的词句叫做“文”,结构段落叫做 “章”)。
5:美德;文德。
6:文才;才华。亦谓有文才,有才华。
7:文献,经典;韵文。
8:自然界的某些现象。
9:文治;文事;文职。与“武”相对。
10:法令条文。
11:文教;礼节仪式。
12:又如:文丈(崇尚礼文仪节);文俗(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);文致(指礼乐);文貌(礼文仪节);文绪(文教礼乐之事);文仪(礼节仪式)。
13:谥号,谥法:勤学好问叫文。
14: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。
15:修饰;文饰。
16:装饰。
17:有文采,华丽。与“质”或“野”相对。
18:紊乱的。
19:用于计算纺织物。
20:姓。

质木无文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ì mù wú wén)。abcd式组合,质木无文意思是:形容人没有学问或没有文化修养,文中没有指字面上的木材,而是比喻人的素质。 提醒人们要注重文化修养和文采的重要性,避免成为没有内涵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