恫心疾首的解释
形容痛心疾首,愤怒到了极点。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极度不满或痛恨。
出处
1.
《新唐书·萧铣传》:“我先君昔事隋,职贡无废,乃贪我土宇,灭我宗祊,我是以恫心疾首,思刷厥耻。”2.
出自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'晋侯观于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“南冠而絷者,谁也?”有司对曰:“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”晋侯曰:“吾闻钟仪之贤,且欲见之久矣,吾子盍释之?”遂与之坐,饮酒,曰:“钟子,吾为子屈矣。”钟仪对曰:“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,辱收敝邑之囚,臣敢不尽力以报君之德?虽死,犹生也。”晋侯大悦,厚赐之。钟仪归,楚人闻之,恫心疾首,曰:“吾失之矣!”'寓意
表达对不公正或不满事件的强烈愤怒和痛恨,提醒人们要坚守正义和道德底线。
列子
1.
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剽窃时,恫心疾首,怒不可遏。2.
看到小区环境被破坏,她恫心疾首,决定组织志愿者清理。3.
朋友背叛了他,他恫心疾首,觉得再也无法信任任何人。4.
当他发现自己的心血被浪费时,他恫心疾首,感到极大的愤怒。5.
看到孩子们被欺负,他恫心疾首,决定采取行动保护他们。恫心疾首的翻译
德语
vor Wut die Zähne zusammenbeißen
日语
怒りに歯を食いしばる
法语
grincer des dents de colère
英语
gnash one's teeth in anger
恫心疾首的字意分解
xīn
1:(象形。据甲骨文和小篆,中间像心;外面像心的包络。本义:心脏)。
2:同本义。
3:内心。
4: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,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。
5:思想。
6:中心,中央。
7:又。
jí
1: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大(人),从矢,字形象人腋下中箭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矢能伤人,矢之去甚速,故从矢会意。”本义:受兵伤。泛指疾病)。
2:轻微的叫疾。
3:泛指病。
4:疫疠;发生疫疠。
5:痛苦;忧患。
6:缺点,毛病,瑕疵。
7:快速;急速。
8:敏捷;轻快。
9:急剧而猛烈。
10:强大,宏大。
11:患病,生一般的病。
12:厌恶;憎恨。
13:嫌怨。
14:妒忌。
15:忧虑。
shǒu
1:(象形。金文字形,上面是头发和头皮,用以表示头盖;下面是眼睛,用以代表面部。本义:头)。
2:同本义。
3:首领,团体的领导人。
4:开端;开头;前端。
5:要领。
6:剑柄上的环。
7:位次。方;面。
8:第一。
9:形容迟疑不决。
10:告发。
11:自首,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。
12:头向着。
13:向着…出发。
14:屈服;服罪。
15:标明;显示。
16:最早;首先。

恫心疾首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dòng xīn jí shǒu)。abcd式组合,恫心疾首意思是:形容痛心疾首,愤怒到了极点。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极度不满或痛恨。 表达对不公正或不满事件的强烈愤怒和痛恨,提醒人们要坚守正义和道德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