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不宜迟的解释
事情不宜拖延,强调要抓紧时间及时处理。
出处
1.
元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四折:“事不宜迟,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。”2.
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原文为:“事不宜迟,请君王早定计。”寓意
强调做事要及时果断,切勿拖延。
列子
1.
考试在即,复习事不宜迟,小明决定马上开始复习。2.
天气预报说要下雨,野餐计划事不宜迟,我们赶紧出发。3.
收到通知后,事不宜迟,马上开始准备面试材料。4.
发现电脑故障,事不宜迟,立即联系技术支持。5.
生病了,事不宜迟,赶紧去医院看医生。6.
好计!我和你便去,~。 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事不宜迟的翻译
德语
keine Zeit zu verlieren
日语
一刻も無駄にできない
法语
il n'y a pas de temps à perdre
英语
no time to lose
事不宜迟的字意分解
shì
1:(形声。从史,之省声。史,掌管文书记录。甲骨文中与“吏”同字。本义:官职)。
2:同本义。
3:引申为职守;政事;事务。
4:职业。
5:事情。
6:事业。
7:事故,事件。
8:典故;故事。
9:情况,情形。
10:侍奉;供奉。
11:做,从事。
12:使用;役使。
13:奉行。
14:治理;办理。
15:任用。
16:件;副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yí
1:(会意。从门之下一之上。甲骨文字形。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。本义:合适;适宜) 同本义。
2:煮熟可吃的肉。
3:祭名。祭祀土地之神。
4:适宜的事。
5:法度,标准。
6:(yì)。合理的道理、行为。
7:应当(多用于否定式)。
8:当然。
9:大概。
chí
1:(形声。本义:慢慢走)。
2:同本义。泛指慢。
3:迟钝;反应慢,不灵敏。
4:迟疑;犹豫。
5:晚。
6:长久。

事不宜迟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ì bù yí chí)。abcd式组合,事不宜迟意思是:事情不宜拖延,强调要抓紧时间及时处理。 强调做事要及时果断,切勿拖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