察察为明的解释
形容非常谨慎细致,观察入微,达到明察秋毫的境界。
出处
1.
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欲温温而和畅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。”2.
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中的“温温恭人,维德之基”,后演变为“察察为明”。寓意
强调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谨慎的态度,提醒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细节。
列子
1.
他在检查产品质量时,察察为明,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符合标准。2.
妈妈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,察察为明,发现了每一个小错误。3.
作为一名优秀的侦探,他总是察察为明,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。4.
在审核文件时,他察察为明,确保每一处数据都准确无误。5.
园丁在修剪花草时,察察为明,每一株植物都得到了精心的照顾。6.
恰好遇了一位两江总督,最是以~的,听见人说这管带不懂驾驶,便要亲自去考察。 ★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八回察察为明的翻译
德语
genau beobachtend
日语
細心な観察者
法语
observateur minutieux
英语
meticulously observant
察察为明的字意分解
chá
1:(形声。从宀(mián),祭声。本义:观察;仔细看)。
2:同本义。
3:明察,知晓。
4:调查;考察。
5:分辨。
6:考察后予以推举,举荐。
7:明显;精明。
chá
1:(形声。从宀(mián),祭声。本义:观察;仔细看)。
2:同本义。
3:明察,知晓。
4:调查;考察。
5:分辨。
6:考察后予以推举,举荐。
7:明显;精明。
wéi
1:(爲的本义是母猴。象形。按字,从爪,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)。
2:假借为“伪”。做,作,干,搞。
3:制作;创作。
4:治理。
5:变成,成为。
6:是。
7:学习,研究。
8:种植;营作。
9:使。
10:以为;认为。
11:被 ——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。
12:于,在 ——表示时间或处所。
13:和 ——表示并列关系。
14:则,就 ——表示承接关系。
15:如,若 ——表示假设关系。
16:或,抑 ——表示选择关系。
17:的,之 ——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。
18:宾语前置的标志。
19:用于句尾,表示感叹。
20:姓。
wèi
1:(爲字的本义是母猴。象形。按字,从爪,下象形。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)。
2:帮助;佑助。
3:言说;告诉。
4:因为,由于。
5:替,给。
6:为了。
7:表示动作行为所向,可译为“向”、“对”、“朝”。
míng
1:(会意。甲骨文以“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(jiǒng)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:明亮,清晰明亮)。
2:同本义。与“昏暗”相对。
3:明白,清楚。
4:圣明,明察,明智。
5:明显,明确。
6:明艳, 鲜明。
7:照亮。
8:点燃,点亮。
9:懂得,了解。
10:阐明,表明。
11:明确。
12:受。
13:结盟。
14:白昼,白天。
15:人世,阳世。
16:眼睛,视力。
17:明朝 。(1368—1644年)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
18:声名、名誉。
19:名分,地位身分。
20:公开。
21:姓。

察察为明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chá chá wèi míng)。aabb式组合,察察为明意思是:形容非常谨慎细致,观察入微,达到明察秋毫的境界。 强调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谨慎的态度,提醒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