懦词怪说 nuò yán guài shuō

abac式
拼音nuò yán guài shuō
注音ㄋㄨㄛˋㄘˊㄍㄨㄞˋㄕㄨㄟˋ
繁体懦詞恠説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懦词怪说的解释
形容说话吞吞吐吐、言语不畅的样子,常用来描述人说话时缺乏自信或胆怯。
出处

1.

清·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〈洪范〉洛书义》:“《易经大全》、《书经大全》,言九圈十圈之河图洛书,懦词怪说布满篇章。”

2.

出自清代小说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五回:“凤姐儿道:‘你只管放心,横竖有我呢。就是老太太问,我自有话说,你别懦词怪说就是了。’”
寓意
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自信,不要因为紧张而影响沟通效果。
列子

1.

小明在班级演讲时,懦词怪说,显得非常紧张。

2.

面试时,他懦词怪说,错过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。

3.

在辩论赛上,对手懦词怪说,让我们占尽上风。

4.

她在聚会上懦词怪说,大家都觉得她很害羞。

5.

每次被老师提问,小刚总是懦词怪说,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懦词怪说的翻译
德语
zögernd sprechen
日语
ためらいがちに話す
法语
parler avec hésitation
英语
speak haltingly
懦词怪说的字意分解
nuò
1:(形声。从心,需声。本义:胆小,含有软弱之意;弱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幼小。
5:懦夫,软弱无能的人。
1:(形声。从言,司声。本义:言词。按,“辞”、“词”在“言词”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。但在较古的时代,一般只说“辞”,不说“词”。汉代以后逐渐以“词”代“辞”)。
2:同本义。
3:诗文中的词语。
4:状纸;诉讼。
5:文体名,诗歌的一种 。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
6:说,告诉。
guài
1:(形声。从心,圣(kù)声。恠曾为怪的俗字。本义:奇异;奇怪) 同本义。
2:妖精,鬼物。
3:责怪。
4:惊异;觉得奇怪。
shuō
1:(形声。从言,兑(duì)声。本义:用言语解说,开导,说明)。
2:同本义。
3:谈说,讲说。
4:告知;告诉。
5:评议;谈论。
6:劝告;责备。
7:学说;观点;言论。
8: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,指推理。
9:指说书。
10:一种文体,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。如《爱莲说》、《捕蛇者说》。
shuì
1:说服;劝说。
tuō
1:解脱。
yuè
1:古语的读法。

懦词怪说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nuò yán guài shuō)。abac式组合,懦词怪说意思是:形容说话吞吞吐吐、言语不畅的样子,常用来描述人说话时缺乏自信或胆怯。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自信,不要因为紧张而影响沟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