裋褐不完 shù hè bù wán

abac式
拼音shù hè bù wán
注音ㄏㄜˋㄅㄨˋㄨㄢˊ
繁体裋褐不完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裋褐不完的解释
形容衣服破旧不堪,无法遮体。比喻生活贫困,衣不蔽体。
出处

1.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妻子糠豆不赡,裋褐不完。”

2.

出自《后汉书·陈忠传》,原文为“身著裋褐,不完”。
寓意
提醒人们关注贫困问题,倡导关心和帮助贫困人群。
列子

1.

他家境贫寒,只能穿着裋褐不完的衣服出门。

2.

小时候,村里的孩子们常常穿着裋褐不完的衣物玩耍。

3.

尽管生活艰难,她依然不愿让孩子们穿着裋褐不完的衣服上学。

4.

在那个寒冷的冬天,他只能靠一件裋褐不完的外套御寒。

5.

即使日子过得裋褐不完,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。

6.
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贵者重裀叠褥;贫者~。”

裋褐不完的翻译
德语
lumpig und zerlumpt
日语
ぼろぼろ
法语
en haillons
英语
ragged and tattered
裋褐不完的字意分解
shù
1:古时童仆所穿的粗布衣服。
2:也泛指粗布衣服。
1:(形声。从衣,曷声。本义:用粗麻织成的袜子)。
2:同本义。
3:指粗布或粗布衣;最早用葛、兽毛,后通常指大麻、兽毛的粗加工品,古时贫贱人穿。
4:卑贱的人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wán
1:(形声。从宀(mián),元声。“宀”与房屋有关。本义:完备,完整)。
2:同本义。
3:充足;充实。
4:完成,结束。
5:重新整修。
6:指生命终结或进入危急的境地。
7:古代轻刑之一。
8:汉以前指剪去犯人的须发;汉以后罚作劳役。因其不伤肢体,故曰“完”。
9:山羊。
10:地名 。在河北省境内,太行山东麓。秦为曲逆县,北齐设北平县,金改永平县,后升完州,明改完县。
11:水名。即今黑龙江。
12:墙垣。
13:姓。

裋褐不完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ù hè bù wán)。abac式组合,裋褐不完意思是:形容衣服破旧不堪,无法遮体。比喻生活贫困,衣不蔽体。 提醒人们关注贫困问题,倡导关心和帮助贫困人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