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迷不悟 zhí mí bù wù

abac式
拼音zhí mí bù wù
注音ㄓˊㄇㄧˊㄅㄨˋㄨˋ
繁体執迷不悟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执迷不悟的解释
形容一个人执着于错误的观念或行为而不肯醒悟,执迷不悟的人往往固执己见,难以接受他人意见或事实。
出处

1.

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若执迷不悟,距逆王师,大军一临,刑兹罔郝,所谓火烈高原,芝兰同泯。”

2.

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关羽传》,原句为“羽闻之,执迷不悟”,意在描述关羽在被敌人围困时仍不愿接受劝告的情况。
寓意
警示人们要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,不要固执于错误的道路上。
列子

1.

小明明知道玩手机影响学习,但还是执迷不悟,每天都玩到深夜。

2.

尽管医生多次劝告,张叔叔仍然执迷不悟,继续抽烟。

3.

小红的朋友们都劝她不要再和那个不靠谱的人交往,但她执迷不悟。

4.

李老师多次提醒学生不要抄作业,但有些学生依然执迷不悟。

5.

尽管公司业绩下滑,老板执迷不悟,不肯改变经营策略。

6.

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,不要~,自走绝路! 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九章

执迷不悟的翻译
德语
hartnäckig auf dem falschen Weg bleiben
日语
頑迷不悟
法语
s'obstiner dans l'erreur
英语
obstinately persist in going the wrong way
执迷不悟的字意分解
zhí
1:(右边是人,手被铐住。本义:拘捕;捉拿)。
2:同本义。
3:拿;持。
4:又。
5:操持;执行。
6:主持;掌管。
7:掌握;控制。
8:固执;坚持。
9:取得。
10:判断。
11:堵塞。
12:结下,结成。
13:对待。
14:至交,好友。
15:相当于“用”、“凭”。
16:姓。
1:(形声。从辵(chuò),米声。本义:迷路;分辨不清)。
2:同本义。
3:迷惑,使…辨不清。
4:迷恋。
5:昏迷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1:(形声,从心,吾声。本义:理解,明白)。
2:同本义。
3:觉醒;觉悟
4:启发;使觉悟。
5:相对。
6:抵触。

执迷不悟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í mí bù wù)。abac式组合,执迷不悟意思是:形容一个人执着于错误的观念或行为而不肯醒悟,执迷不悟的人往往固执己见,难以接受他人意见或事实。 警示人们要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,不要固执于错误的道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