勃然不悦的解释
形容突然间非常不高兴,情绪变得很不愉快。
出处
1.
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慎子勃然不悦曰:‘必则滑厘所不识也。’”2.
出自清代李宝嘉的《官场现形记》:'这赵温大人见他如此光景,勃然不悦道:你这奴才,好大胆!'寓意
提醒人们要控制情绪,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影响人际关系。
列子
1.
听到这个消息,他勃然不悦,摔门而出。2.
当她发现自己的建议被无视时,勃然不悦地离开了会议室。3.
看到孩子们在家中乱扔垃圾,妈妈勃然不悦地训斥他们。4.
老板发现员工迟到,勃然不悦地要求解释原因。5.
当他得知计划被取消时,勃然不悦地质问负责人。6.
他~,让我们感到莫明其妙。勃然不悦的翻译
德语
plötzlich unzufrieden
日语
突然不機嫌
法语
soudainement mécontent
英语
suddenly displeased
勃然不悦的字意分解
bó
1:(形声。从力,孛(bèi)声。本义:排,推动) 同本义。
2:兴起;旺盛。
3:乖戾。
4:变容、变色的样子。
5:粉末;粉状物。
6:姓。
rán
1:(会意兼形声。下形,上声。四点是火的变形。声符读yàn,是狗肉的意思,下面加火以烤狗肉。本义:燃烧)。
2:同本义。“然”是“燃”的本字。
3:俗字作“燃”。
4:明白。
5:耀;照耀。
6:以为…对;同意。
7:形成。
8:宜;合适。
9:但是,然而。
10:于是。
11:是,对 假借为嘫。
12:如此,这样,那样。
13: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,表示状态,有“如”的意义。
14: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比拟,有“…的样子”之意。常与“如”、“若”连用,有“如…一般”、“像…一样”之意。
15: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断定或决定,相当于古汉语的“焉”、“也”。
16:姓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yuè
1:(形声。从心,说省声。本作“说”。本义:高兴,愉快) 同本义。
2:“说”、“悦”古今字。
3:顺服,悦服,从心里佩服。
4:喜,喜欢。
5:又如;悦义(爱慕道义);悦慕(爱慕敬慕)。

勃然不悦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ó rán bù yuè)。abac式组合,勃然不悦意思是:形容突然间非常不高兴,情绪变得很不愉快。 提醒人们要控制情绪,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影响人际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