缀辞之士 zhuì cí zhī shì

abac式
拼音zhuì cí zhī shì
注音ㄓㄨㄟˋㄘˊㄓㄕˋ
繁体綴辭之士
感情褒义
近义词
反义词
缀辞之士的解释
指那些善于辞藻、文采出众的文人或文学家。
出处

1.

晋·潘岳《马开督玮》:“慷慨非死而死者,缀辞之士,未之或遗也。”

2.

出自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,原句为“屈平属草稿未定,怀王使使召之,屈平疾辞不往,曰:‘吾不能为俗人言,徒以文辞为饰,吾将以身殉之,以明吾志。’”
寓意
强调文采和修辞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追求文学上的卓越。
列子

1.

他在诗歌比赛中脱颖而出,被大家称为缀辞之士。

2.

这个作家以其独特的文风被誉为当代的缀辞之士。

3.

她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出色,大家都称赞她是缀辞之士。

4.

班里的小作家每次作文课都写得非常好,大家都叫他缀辞之士。

5.

他在文学社团中总能写出精彩的文章,被大家尊称为缀辞之士。

缀辞之士的翻译
德语
Meister der Rhetorik
日语
修辞の達人
法语
maître de la rhétorique
英语
master of rhetoric
缀辞之士的字意分解
zhuì
1:同本义。
2:著作。组织文字以成篇章。
3:装饰。
4:连结。
5:物件边缘的装饰。
1:(会意。本义:诉讼,打官司)。
2:同本义。
3:口供。
4:言辞;文辞。
5:又。
6:特指政令之词。
7:借口,口实。
8: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,也叫赋,或辞赋并称。
9:说讲。
10:辞别;告别。
11:推却不受。
12:审讯。
13:遣去。
zhī
1: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
4: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
5: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
6:又。
7: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
8:的。
9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
10: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11: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
shì
1:(会意。从一,从十。善于做事情,从一开始,到十结束。本义:古代男子的美称)。
2:同本义。
3:将领。
4:兵士;武士。
5: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。
6:士大夫(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、地位的知识分子)。
7: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。
8: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,位次于大夫。
9:古代四民之一。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、习武勇的人。或称“士民”以区别于“庶民”。
10:知识分子的通称。
11: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。
12:对品德好、有学识、有技艺的人的美称。
13:又如志士、勇士、谋士、医士。
14:作官

缀辞之士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uì cí zhī shì)。abac式组合,缀辞之士意思是:指那些善于辞藻、文采出众的文人或文学家。 强调文采和修辞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追求文学上的卓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