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不相属的解释
形容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或联系。
出处
1.
宋·陈亮《谢留丞相启》:“苟其有少或似,所当明辩于十目之严,至于了不相干,宁肯依违于众口之铄。”2.
出自《庄子·天下》,原文为“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,不可胜举,然皆了不相属。”寓意
强调事物之间的独立性和无关性,提醒人们不要混淆不同事物的界限。
列子
1.
这件事与他了不相属,他根本就不需要参与。2.
这两个事件看起来很相似,但实际上了不相属。3.
他俩的兴趣爱好了不相属,所以很难找到共同话题。4.
这本书的内容和我们讨论的主题了不相属。5.
虽然他们是同事,但私人生活了不相属。6.
以尺限肘,以寸限指,截长续短,以为木偶,而生气生理,~。 ★清·王夫之《尚书引义·毕命》了不相属的翻译
德语
unverwandt
日语
無関係
法语
sans rapport
英语
unrelated
了不相属的字意分解
liǎo
1:(象形。从子,无臂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。初生的婴儿,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。本义:束婴儿两臂)。
2:手弯曲。
3:假借为“憭”、“悟”。懂得,明白其意思。
4:结束,了结。
5:聪敏,颖慧。
6:明亮,光亮。
le
1: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,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。
2: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,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xiāng
1:交互;互相。
2:共同。
3:递相;先后。
4: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。
5:表自称。
6:表对称。
7:表他称。
8:相差。
xiàng
1:(会意。从目,从木。本义:察看;仔细看)。
2:同本义。
3:看相。
4:辅佐,扶助。
5:教导。
6:治,治理。
7:选择。
8:作某国或某人的相;使作相。
9:像。
10:人的外貌,相貌。
11:官名。
12: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。后专指宰相。
13: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,相当于郡太守。
14:赞礼者,主持礼节仪式的人。
15:古代的一种乐器。
16:农历七月的别名。
17:古地名 。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。
18:引盲人行走的人。
shǔ
1:(形声。从尾,蜀声。“尾”与身体相连。①(zhǔ)本义:连接。②类,族)。
2:种类。亦特指牲类。
3:亲属。
4:侪辈。指同一类人。
5:官属;部属。
6: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 。动植物分类以种为单位,相近的种合为属,相近的属合为科。
7:归属;隶属。
8:系;是。
zhǔ
1:继续;连接(侧重于互相衔接)。
2:缀辑;撰写。
3:使聚集在一起;集合。
4:托付;委托。
5:叮嘱;告诫
6:推托;借口。
7:关注。
8:佩带。
9:关连 神情与苏、黄不属。——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。
10:跟随。
11:(zhù)倾注。

了不相属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liǎo bù xiāng shǔ)。abcd式组合,了不相属意思是:形容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或联系。 强调事物之间的独立性和无关性,提醒人们不要混淆不同事物的界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