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前踕后 bá qián zhì hòu

abac式
拼音bá qián zhì hòu
注音ㄅㄚˊㄑㄧㄢˊㄏㄡˋ
繁体跋前踕後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跋前踕后的解释
形容走路时前脚掌先着地,后脚掌拖着走,形容步履蹒跚或行动不便的样子。
出处

1.

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罗邺》:“而跋前踕后,绝域无聊,独奈其命薄何?”一本作“跋前疐后”。

2.

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:'行,前朱后靡,君子之容也。'后演变为'跋前踕后'。
寓意
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健康,行动不便时需要帮助和理解。
列子

1.

老人因腿脚不便,常常跋前踕后地走路。

2.

受伤后,他只能跋前踕后地慢慢移动。

3.

小狗刚学走路时,总是跋前踕后地尝试。

4.

在崎岖的山路上,他只能跋前踕后地前行。

5.

由于鞋子不合脚,她走起路来跋前踕后。

跋前踕后的翻译
德语
schlurfen
日语
足を引きずる
法语
marcher en traînant les pieds
英语
shuffling along
跋前踕后的字意分解
1:(形声。从足,犮(bó)声。本义:草中行走,越山过岭)。
2:同本义。
3:扭转。
4:踏,踩。
5:
6:
7:文体的一种。附在正文之后。即后序。
qián
1:(本义:前进)。
2:同本义。
3:引导。
4:进见。
5:剪裁。
6:前面,与“后”相对;正面。
7:与“后”相对,时间在先。
8:预先;事前。
9:目前。
10:箭竹。
jié
1:足疾。
2:行貌。
hòu
1:(会意。象人之形,施令以告四方,古之,从一口,发号者君后也。按从坐人,从口,与君同意。本义:君主,帝王)。
2:同本义。
3:帝王的妻子。
4:古代指列国诸侯。
5:古代对长官、郡守或将领的尊称。
6:指后土。对大地的尊称。
7:(会意。金文,从“彳”(chì),表示与走路有关,从“幺”(yāo,小),从“攵”(suī),是“足”的反写,有“行路迟缓”的意思)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幺者小也,小而行迟,后可知矣。”本义:迟到,走在后。
8:同本义。
9:承继。
10:后代,子孙。
11:次序在后。
12:时间较迟或较晚。与“先”相对。
13:后面,位置在后。

跋前踕后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á qián zhì hòu)。abac式组合,跋前踕后意思是:形容走路时前脚掌先着地,后脚掌拖着走,形容步履蹒跚或行动不便的样子。 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健康,行动不便时需要帮助和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