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履维艰 bù lǚ wéi jiān

abac式
拼音bù lǚ wéi jiān
注音ㄅㄨˋㄌㄩˇㄨㄟˊㄐㄧㄢ
繁体步履維艱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步履维艰的解释
形容行动艰难,步伐缓慢,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吃力。
出处

1.

《宋史·章宗经三》:“年高艰于步履者,并听策杖,仍令舍人护卫扶之。”明·邵景瞻《觅灯因话·桂迁梦感录》:“念见刘,颈荷欠徽,手交木叶,颜色枯槁,步履艰难。”

2.

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既传》,原文为“步履维艰,进退维谷”。
寓意
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和毅力,体现出面对困难的坚韧不拔。
列子

1.

他生病后,步履维艰地走在回家的路上。

2.

在暴风雪中,登山队员们步履维艰地前进。

3.

年迈的奶奶步履维艰地走上楼梯。

4.

在泥泞的道路上,车辆步履维艰地行驶。

5.

负重过多的背包客步履维艰地攀登山峰。

6.

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,~的,小姑娘的却是天足,能飞跑。 ★鲁迅《华盖集·这个与那个》

步履维艰的翻译
德语
mühsam vorankommen
日语
苦難の歩み
法语
avancer péniblement
英语
struggle along
步履维艰的字意分解
1: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,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。本义:行走)。
2:同本义。
3:按照,跟着;跟随。
4:推算;测算。
5:脚步,步伐。
6:古时一举足叫跬(半步);两足各跨一次叫步。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。
7:步兵(诸兵种之一)。
8:时运,命运。
9:埠 ,水边停船处。
10:长度单位,历代不一,周代以八尺为一步,秦代以六尺,为一步。
11:姓。
1:(会意。小篆字,从尸,即人;从彳(chì)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。一般用“屦”称鞋子。用“鞋”是唐以后的事了。本义:践踏)。
2:同本义。
3:穿鞋。
4:登位。
5:实行。
6:开始担任职务。
7:鞋。
8:足。
9:领土,疆土。
wéi
1:(形声。从糸(mì),隹(zhuī)声。本义:系物的大绳)。
2:同本义。
3:隅,角落。
4:关键。
5:几何学上指空间独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数,通常的空间有三维,平面或曲面有二维,直线或曲线只有一维。
6:网。
7:古地名 。故地在今四川省理县。
8:拴;系。
9:思考,计度
10:维持;维系。
11:表示判断,相当于“乃”、“是”、“为”。
12:由于。
13:相当于“与”。
14:独。
15:用于句首,无义。
16:用于句中,帮助判断。
jiān
1:(形声。表示与土有关,艮(gèn)声。本义:土难治理)。
2:同本义。
3:艰难;困难。
4:险恶,危难。
5:旧指父母之丧事。
6:开发土地。

步履维艰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lǚ wéi jiān)。abac式组合,步履维艰意思是:形容行动艰难,步伐缓慢,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吃力。 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和毅力,体现出面对困难的坚韧不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