闳言高论的解释
指言论或文章内容高深,论述精辟,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谈或文章有深度且有见地。
出处
1.
宋·欧阳修《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》:“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,恃其所载之在文也。”2.
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,原文为“闳言高论”,意在赞扬孔子的言论高深而有见地。寓意
强调言论或文章的深度和见地,鼓励人们追求智慧和知识的提升。
列子
1.
在学术研讨会上,教授的闳言高论让在场的学者们深受启发。2.
听完作家的闳言高论,读者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。3.
在辩论赛中,选手的闳言高论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。4.
老师的闳言高论让学生们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。5.
在读书会上,成员们分享了各自的闳言高论,激发了大家的阅读热情。闳言高论的翻译
德语
tiefgründige und einsichtsvolle Bemerkungen
日语
深遠にして洞察に富む発言
法语
des remarques profondes et perspicaces
英语
profound and insightful remarks
闳言高论的字意分解
hóng
1:(形声。从门,厷(gōng)声。本义:巷门)。
2:同本义。
3:大,宏大。
4:宽广,博大。
yán
1: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“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“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。
2:同本义。
3:议论,谈论。
4:记载。
5:问。
6:告知;告诉。
7:陈述;叙述。
8: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“就是说”或“意思是”。
9:说明。
10: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。
11:言论;见解;意见。
12:言辞;辞令;辞章。
13:政令;号令。
14:誓言;盟辞;约言。
15:建议;主意;计策。
16:学说;主张。
17:言语或文章中的字。
18: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。
19:著作。
20: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。
21:姓。
gāo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楼台重叠之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从“高”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。本义:离地面远;从下向上距离大)。
2:同本义。
3:等级在上,超越流俗或标准。
4:敬称,称别人的事物。
5:空泛,不切实际。
6:年长,年老。
7:高大;远大;盛大。
8:声调激越。
9:
10:肥沃,膏腴。
11:甘美。
12:由下至上的距离。
13:高处。
14:膏肓,古代医学指心下。
15:泛指城外,野外。
16:加高,提高。
17:尊崇,敬重。
18:远离,隐居。
19:姓。
lún
1:《论语》的简称 。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。
lùn
1:(形声。从言,仑(lún)声。本义:评论,研究。引申为“议论”)。
2:议论, 分析和说明事理。
3:思;思考。
4:衡量;评定。
5:评论;辩析。
6:又。
7:判罪;判决。
8:考虑;顾及。
9:较量。
10:控告,举报。
11:凭借。
12:说;陈述。
13:又。
14:研究。
15:又如:论演(研究阐发);论道经邦(研究治国之道,以治理好国家);论思(研究思想)。
16:选择。
17:治理。
18:主张;学说。
19:议论文。
20:伦理。
21:姓。

闳言高论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hóng yán gāo lùn)。abac式组合,闳言高论意思是:指言论或文章内容高深,论述精辟,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谈或文章有深度且有见地。 强调言论或文章的深度和见地,鼓励人们追求智慧和知识的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