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之无物 yán zhī wú wù

abcd式
拼音yán zhī wú wù
注音ㄧㄢˊㄓㄇㄛˊㄨˋ
繁体言之無物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言之无物的解释
形容说话空洞无物,没有实际内容。
出处

1.
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八:“今人诋呵七子,而言之无物,庸鄙粗哑,所谓不及伪者是矣。”

2.

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'吾非尧舜之道,不敢以陈于王前,故略陈其一二,庶几王之察焉。'后世演变成'言之无物',用来形容言语空洞。
寓意
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有实际内容,避免空洞无物。
列子

1.

他的演讲言之无物,听众们纷纷离场。

2.

这篇文章言之无物,完全没有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。

3.

讨论会上,他的发言言之无物,大家都觉得浪费时间。

4.

小说中的一些章节言之无物,读起来索然无味。

5.

会议上,领导的讲话言之无物,让大家失望。

6.

空话连篇~的演说,是必须停止的。 ★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

言之无物的翻译
德语
leeres Gerede
日语
空虚な話
法语
paroles en l'air
英语
empty talk
言之无物的字意分解
yán
1: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“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“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。
2:同本义。
3:议论,谈论。
4:记载。
5:问。
6:告知;告诉。
7:陈述;叙述。
8: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“就是说”或“意思是”。
9:说明。
10: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。
11:言论;见解;意见。
12:言辞;辞令;辞章。
13:政令;号令。
14:誓言;盟辞;约言。
15:建议;主意;计策。
16:学说;主张。
17:言语或文章中的字。
18: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。
19:著作。
20: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。
21:姓。
zhī
1: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
4: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
5: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
6:又。
7: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
8:的。
9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
10: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11: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
1:“南无”(nāmó):佛教用语,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。
1: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“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:乐舞)。
2:同本义。
3: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。
4:没有,跟“有”相对。
5:不,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。
6:表示劝阻或禁止,可译为“不要”、“别”。
7:未,不曾,没。
8:不必,不值得。
9:
10:表示不定指的人、事物、时间、处所等。
11:连接词组或分句,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,相当于“不论”、“无论”。
12:用在句首,无义。
13:用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可译为“吗”。
1:(形声,从牛,勿声。“勿”是一种杂色旗,表示杂色。本义:万物)。
2:同本义。
3:物件,东西。
4:事;事情。
5:社会,外界环境。
6:杂色牛。
7:杂色的旗。
8:牲畜的种类、 品级。
9:颜色。
10:哲学用语。物质,与“心”相对。
11:物产。
12:他人;众人。
13:神灵。
14:标记,记号。
15:选择。
16:观察。

言之无物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yán zhī wú wù)。abcd式组合,言之无物意思是:形容说话空洞无物,没有实际内容。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有实际内容,避免空洞无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