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词滥调 chén cí làn diào

abcc式
拼音chén cí làn diào
注音ㄔㄣˊㄘˊㄌㄢˋㄉㄧㄠˋ
繁体陳詞濫調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陈词滥调的解释
形容语言陈旧、毫无新意,常用来说话或文章缺乏创新和生动性。
出处

1.

萧乾《老报人馀笔·随想录》:“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,诸如‘众所周知’。”

2.

出自清代李宝嘉的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四回:“他这几句话,说得那班人个个都笑起来,说他说的都是些陈词滥调。”
寓意
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常见和缺乏新意的语言,追求创新和生动。
列子

1.

每次听他讲话,都是些陈词滥调,实在让人厌烦。

2.

这篇文章内容虽然不错,但文风却充满了陈词滥调。

3.

他总是用陈词滥调来敷衍我们,实在让人失望。

4.

讨论会上,大家都希望听到新观点,而不是陈词滥调。

5.

她的演讲充满了陈词滥调,听众们逐渐失去了兴趣。

6.

不巧的是,凡是长篇散文,新鲜意思却非常之少,语言也是~。 ★孙犁《澹定集·读一篇散文》

陈词滥调的翻译
德语
Klischees
日语
陳腐な表現
法语
clichés
英语
clichés
陈词滥调的字意分解
chén
1:(形声。从阜,从木,申声。本义:地名。古宛丘地,春秋时陈国国都,在今河南省淮阳县。引申为姓氏)。
2:古国名 。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。
3:陈朝 。朝代名。南朝之一。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,国号陈。建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),后被隋所灭。
4:战阵;行列。
5:陈设,陈列。
6:述说。
7:陈旧。
8:姓。
1:(形声。从言,司声。本义:言词。按,“辞”、“词”在“言词”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。但在较古的时代,一般只说“辞”,不说“词”。汉代以后逐渐以“词”代“辞”)。
2:同本义。
3:诗文中的词语。
4:状纸;诉讼。
5:文体名,诗歌的一种 。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
6:说,告诉。
làn
1:(形声。从水,监声。本义:浮起,浮现)。
2:同本义。
3:大水漫出,泛滥。
4:浸渍,泡在水里。
5:贪欲;卑污。
6:收聚。
7:过度;超过限度;漫无准则。
8:虚妄不实。
9:用同“烂”。
10:任意地;肆意地。
11:假借为“鉴”。浴盆。
diào
1:(形声。从言,周声。(tiáo)本义:声音调和;协调)。
2:选拔或提拔官吏。
3:征用,提取,征发。
4:调动。
5:计算;调查。
6:
7:格调,人的才气风格 。
tiáo
1:(形声。从言,周声。本义:和谐;协调) 同本义。
2:调节。
3:驯服;训练。
4:调治;调养(调治保养)。
5:嘲笑。
6:搀合 。
7:经搅拌、摇晃。
8: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 。
9:演奏。
10:调济。
11:调戏。
12:掷;丢。
13:耍 。
14:调弄,弹奏。
15:烹调,调味。
zhōu
1:清晨,早晨

陈词滥调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chén cí làn diào)。abcc式组合,陈词滥调意思是:形容语言陈旧、毫无新意,常用来说话或文章缺乏创新和生动性。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常见和缺乏新意的语言,追求创新和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