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仁不让 dàng rén bù ràng

abcd式
拼音dàng rén bù ràng
注音ㄉㄤˋㄖㄣˊㄅㄨˋㄖㄤˋ
繁体當噹仁不讓
感情褒义
近义词
反义词
当仁不让的解释
形容面对应该做的事,勇于担当,不推卸责任。
出处

1.

原指以仁为任,无所谦让。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,不推让。

2.
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'当仁,不让于师。'
寓意
强调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,体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列子

1.

面对困难,他当仁不让,勇敢地承担起责任。

2.

在比赛中,他当仁不让,展现出自己的实力。

3.

当朋友需要帮助时,他当仁不让,立刻伸出援手。

4.

在团队项目中,他当仁不让,主动承担最艰难的任务。

5.

面对突发事件,他当仁不让,迅速采取应对措施。

6.

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,这句话仔细想来,在小弟却是~。 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

当仁不让的翻译
德语
die Verantwortung ohne Zögern übernehmen
日语
責任をためらわず引き受ける
法语
assumer la responsabilité sans hésitation
英语
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without hesitation
当仁不让的字意分解
dāng
1:(形声。从田,尚声。本义:两块田相当、相等)。
2:对等;相当于。
3:面对着。
4:承担。
5:主持。
6:阻挡。
7:用武力抵敌。
8:应当。
9:判决罪人,断狱。
10:在。
11:本,这。
12:假使。
dàng
1:主领;典领。
2:抵押,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。
3:当作;算是。
4:抵得上。
5:顶替。
6:适合,适当。
7: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。相当于“本”、“此”。
rén
1:(会意。从人,从二。右边的二是重文。本义:博爱,人与人相互亲爱)。
2: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。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。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。
3:有德者之称。
4:旧指有仁德的人。
5: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,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。
6:完美的道德。
7:仁政。
8:恩惠。
9:同情, 怜悯。
10:人。
11:古县名。
12:水名。
13:等于8尺(一说7尺,也有说5.6尺或4尺的)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
14:温润。
15:亲爱。
16:同情;怜悯。
17:思念。
18:姓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ràng
1:(形声。从言,襄(xiāng)声。本义:责备)。
2:同本义。
3:退让;谦让。
4:推举。
5: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。
6:推辞;推让;拒绝。
7:
8:窃夺。
9:骚扰。
10: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。举手平衡状。

当仁不让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dàng rén bù ràng)。abcd式组合,当仁不让意思是:形容面对应该做的事,勇于担当,不推卸责任。 强调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,体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