缄口结舌的解释
形容因惊讶、恐惧或有所顾忌而不敢开口说话,形容沉默不语的状态。
出处
1.
汉·王充《潜夫论》:“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,挌囊共默而已者也。”2.
出自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太宗贞观二十三年》,原句为“魏征死,太宗缄口结舌,终日不言”。寓意
强调在某些情境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在面对惊恐或复杂情况时需要谨慎。
列子
1.
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,他缄口结舌,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2.
面对老师的质问,小明缄口结舌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3.
当她看到那个意想不到的礼物时,缄口结舌,脸上满是惊讶。4.
在法庭上,被告人缄口结舌,无法为自己辩护。5.
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,大家都缄口结舌,感到害怕。6.
思想之自由几绝,聪明英特之士,虽摘发新理,怀抱所见,而束于教令,胥~而不敢言。 ★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缄口结舌的翻译
德语
sprachlos
日语
言葉を失う
法语
sans voix
英语
speechless
缄口结舌的字意分解
jiān
1:(形声。糸糸(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咸声。本义:(捆东西的绳索))。
2:同本義。
3:信件。
kǒu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口形。本义:口腔器官,嘴)。
2:同本义。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。
3:出入通过的地方。
4:又。
5:又。
6:口才。
7:刃,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。
8:用于某些物品、家畜及人等。
shé
1:(会意。从干,从口。本义:舌头)。
2:同本义。
3:代指言语。
4:指装在铃铎内的锤。亦指管乐器的簧。

缄口结舌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jiān kǒu jié shé)。abac式组合,缄口结舌意思是:形容因惊讶、恐惧或有所顾忌而不敢开口说话,形容沉默不语的状态。 强调在某些情境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在面对惊恐或复杂情况时需要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