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不逮意的解释
形容词句不能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意思,强调语言的局限性。
出处
1.
清·龙启瑞《覆唐子实书》:“嗣有四乡联团之议,曾泐数行奉达,仓卒中词不逮意。”2.
《庄子·外物》:'筌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筌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?'后人引申为词不逮意。寓意
提醒人们语言表达的局限性,鼓励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。
列子
1.
他在日记中写下对生活的感悟,却总觉得词不逮意。2.
面对美丽的风景,他想用诗句表达,却总是词不逮意。3.
小说的结局让人回味无穷,但作者似乎词不逮意。4.
她想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,但总是词不逮意。5.
他在演讲中试图表达自己的观点,但总觉得词不逮意。词不逮意的翻译
德语
Worte können die Bedeutung nicht ausdrücken
日语
言葉が意を尽くさない
法语
les mots ne peuvent exprimer la pensée
英语
words fail to express the meaning
词不逮意的字意分解
cí
1:(形声。从言,司声。本义:言词。按,“辞”、“词”在“言词”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。但在较古的时代,一般只说“辞”,不说“词”。汉代以后逐渐以“词”代“辞”)。
2:同本义。
3:诗文中的词语。
4:状纸;诉讼。
5:文体名,诗歌的一种 。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
6:说,告诉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yì
1:(会意。从心从音。本义:心志。心意)。
2:同本义。
3:意志;愿望。亦引申为志向。
4:胸怀;内心。
5:情意;感情。
6:意气; 气势。
7:意图。
8:神情、态度。
9:意料;猜测。
10:怀疑。

词不逮意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cí bù dài yì)。abcd式组合,词不逮意意思是:形容词句不能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意思,强调语言的局限性。 提醒人们语言表达的局限性,鼓励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