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书明理的解释
形容一个人有学问并且通晓事理,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判断力。
出处
1.
清·坑余生《续济公传》第三回:“那素秋本是知书明理之人,见郑氏说的很好,自己也愿意。”2.
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中的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,后演变为成语知书明理。寓意
强调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修养。
列子
1.
他不仅知书明理,而且在处理家庭事务时也非常有条理。2.
这个知书明理的老师总能给学生们带来深刻的启发。3.
知书明理的她,在朋友圈中备受尊重。4.
他知书明理,常常能在讨论中提出独到的见解。5.
这位知书明理的长者,总是能给年轻人以智慧的指引。6.
仿佛谁都是混帐,只有他自己是~的君子人。 ★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二一知书明理的翻译
德语
gebildet und vernünftig
日语
博学で理に通じる
法语
érudit et raisonnable
英语
well-read and reasonable
知书明理的字意分解
zhī
1: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:“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: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:知道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懂得,了解,理会。
5:又。
6:主持;管理。
7:识别;区别。
8:赏识。
9:要好。
10:感到,感觉,察觉。
11:参与。
12:知识。
13:知觉。
14:知己。
15:“智”的古字。智慧;才智。
shū
1:(形声。从聿,者声。聿(yù),即笔。隶书省“者”成“曰”。《说文》:“书,箸也。”箸(著)即显明。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,“者、箸”音近,故“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义:书写,记录,记载)。
2:同本义。
3:画。
4:书籍,装订成册的著作。
5:信件,信函。
6:奏章;文书,文件。
7:书法。
8:《尚书》的简称。
9:文字。
10:又如:书理(即文理。文辞之义理与脉络);书士(从事文字、文书工作的人员);书轨(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);书计(文字与筹算)。
11:指“六书”,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。
12:古代皇帝的诏书。
13:姓。
míng
1:(会意。甲骨文以“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(jiǒng)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:明亮,清晰明亮)。
2:同本义。与“昏暗”相对。
3:明白,清楚。
4:圣明,明察,明智。
5:明显,明确。
6:明艳, 鲜明。
7:照亮。
8:点燃,点亮。
9:懂得,了解。
10:阐明,表明。
11:明确。
12:受。
13:结盟。
14:白昼,白天。
15:人世,阳世。
16:眼睛,视力。
17:明朝 。(1368—1644年)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
18:声名、名誉。
19:名分,地位身分。
20:公开。
21:姓。
lǐ
1:(形声。从玉,里声。本义:加工雕琢玉石)。
2:同本义。
3:治理;管理。
4:整理,使有条理、有秩序。
5:又。
6:温习;熟习。
7:区分;辨别。
8:理睬,理会。
9:操理。
10:纹理;条理。
11:法律;司法官。
12:道理,义理。
13:又。
14:使者。
15:媒人。
16:狱官。
17:治理得很好。

知书明理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ī shū míng lǐ)。abac式组合,知书明理意思是:形容一个人有学问并且通晓事理,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判断力。 强调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修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