箕山之节 jī shān zhī jié

abcd式
拼音jī shān zhī jié
注音ㄐㄧㄕㄢㄓㄐㄧㄝˊ
繁体箕山之節
感情褒义
近义词
反义词
箕山之节的解释
箕山之节指的是古代隐士箕山的节操和品德,常用来形容高尚的品德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。
出处

1.

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“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,曰:‘……请属天下于夫子。’许由辞曰:‘为天下之不治与?而既已治矣。自为与?啁噍巢于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于河,不过满腹。归已君乎!恶用天下?’遂之箕山之下,颖水之阳,耕而食,终身无经天下之色。”

2.

出自《孟子·万章下》,其中提到许由和巢父隐居箕山,体现了他们高洁的品德。
寓意
强调保持高尚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,不为外界所动,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
列子

1.

他在面对金钱诱惑时,始终保持箕山之节,令人敬佩。

2.

这位老艺术家一生清贫,始终坚持箕山之节,深受人们尊敬。

3.

尽管周围的人纷纷追逐名利,他却保持箕山之节,令人叹服。

4.
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他选择隐居山林,保持箕山之节。

5.

她在公司内部的斗争中,始终保持箕山之节,不愿妥协。

6.

尧舜在上,下有巢由,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,小臣欲守~也。 ★《汉书·鲍宣传》

箕山之节的翻译
德语
die Integrität von Jishan
日语
箕山の節
法语
l'intégrité de Jishan
英语
the integrity of Jishan
箕山之节的字意分解
1:(形声。从竹,其声。本义:簸箕,扬米去糠的器具)。
2:同本义。
3:畚箕。用竹篾、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。
4:星宿名 ,指箕宿,二十八宿之一。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。有星四颗。
5:箕踞 。古人席地而坐,伸开两腿坐着,形状如簸箕。
ji
1:——见“簸箕”(bòji)。
shān
1: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“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。
2:同本义。
3:形状像山的东西。
4:特指“五岳”。
5:指酒肆的楼上。
6:粗俗。
7:姓。
zhī
1: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
4: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
5: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
6:又。
7: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
8:的。
9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
10: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11: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
jiē
1:——用于“节骨眼”、“节子”等复音词中。
jié
1:(形声。从竹,即声。本义:竹节)。
2:同本义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。
3:骨节,节骨眼,关键。
4:节日,纪念日,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。
5:气节;节操。
6:节令,节气。
7:节度。
8:礼节,有礼貌的行为。
9:符节,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。
10:节拍,节奏。
11: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、段、区、片段或章节。
12:乐器名。拍板一类的乐器。
13:又如:节鼓(古乐器。形状似博局,中开圆孔,恰容其鼓,击之以节乐)。
14:减省。
15:节制;管束。
16:调节。
17:高峻的样子。

箕山之节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jī shān zhī jié)。abcd式组合,箕山之节意思是:箕山之节指的是古代隐士箕山的节操和品德,常用来形容高尚的品德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。 强调保持高尚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,不为外界所动,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