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三不四的解释
形容人的行为不正派、不端正,含有轻佻、下流的意思。
出处
1.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回:“这伙人不三不四,又不肯近前来,莫不要攧洒家。”2.
出自清代小说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七回:“这不三不四的样儿,也学人拜什么年!”寓意
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,避免不正当的行为,保持正直和端正。
列子
1.
他总是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,让父母很担心。2.
她不喜欢那个不三不四的男人,觉得他很不可靠。3.
小明最近行为不三不四,让老师很头疼。4.
这个地方总是聚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,最好不要去。5.
她警告女儿不要和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来往。6.
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!~,就想天鹅屁吃! ★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不三不四的翻译
德语
unangemessen
日语
不埒
法语
incorrect
英语
improper
不三不四的字意分解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sān
1:(指事。本义: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。
2:同本义。
3:表示多数或多次。
4:指三颗星。
5:姓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sì
1: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。本义:数目。三加一所得) 同本义。
2:。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
3:古代一车四马称“驷”。

不三不四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sān bù sì)。abcd式组合,不三不四意思是:形容人的行为不正派、不端正,含有轻佻、下流的意思。 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,避免不正当的行为,保持正直和端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