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君子而中小人的解释
外表上看起来像君子,内心却像小人。形容一个人表里不一,表面正直,内心却阴险狡诈。
出处
1.
元·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似你这等人,外君子而中小人,貌人形而心禽兽,即当和你绝交矣。”2.
《孟子·离娄上》:'外君子而中小人'。寓意
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,实际上却心术不正的人。
列子
1.
他总是对人彬彬有礼,但做事却不讲信用,真是外君子而中小人。2.
那个同事表面上对大家很友好,实际上却在背后说坏话,典型的外君子而中小人。3.
她在公司里表现得非常专业,但私下里却偷偷做一些不道德的事,真是外君子而中小人。4.
这个邻居总是装作热心肠,实际上却在暗中搞小动作,真是外君子而中小人。5.
他虽然在公众场合表现得高尚,但私下里却贪图小利,真是外君子而中小人。外君子而中小人的翻译
德语
ein Gentleman nach außen, aber ein Schurke im Inneren
日语
外見は紳士だが内面は小人
法语
un gentleman à l'extérieur mais un vilain à l'intérieur
英语
a gentleman on the outside but a villain inside
外君子而中小人的字意分解
wài
1:(会意。从夕,从卜。通常在白天占卜,如在夜里占卜,表明边疆(外)有事。又有人说,因为要在外过夜,故要卜问吉凶。本义:外面;外部)。
2:同本义。与“内”或“里”相对。
3:外表;仪表。
4:表面。
5: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。
6:外地;异乡。
7:母亲、妻子、姐妹或儿女方面的(指亲属)。
8:指外廷臣僚。
9:指地方官。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。
10:以外。
11:又如:外作(正业之外的事);外郡(京都以外的州郡);外埠(本地以外的城镇);外境(国境以外的地区)。
12:外来的。
13:又如:外寇(外来的敌兵);外祟(外来的鬼怪、祸祟);外忧(外来的忧患);外比(外附,勾结外乱)。
14:传统戏曲脚色行当。
15:疏远。关系、感情上保持距离。
16:背离。
17:排斥。
18:抛弃。
19:另外;其他;别的。
20:非正式的,非正规的,不正当的。
jūn
1:(会意。从尹,从口。“尹”,表示治事;从“口”,表示发布命令。合起来的意思是:发号施令,治理国家。本义:君主,国家的最高统治者)。
2: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。
3: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,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。
4:引申为人的尊称,相当于“您”。
5:夫妇之间的尊称。
6:主宰、统治。
zǐ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小儿在襁褓中,有头、身、臂膀,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。“子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婴儿)。
2:同本义。
3:儿女。古人称子兼男女。
4:今则专指儿子,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。
5:子孙。
6: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。
7: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;后代。
8:人的通称。
9: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。
10: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。
11: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。
12:地支的第一位。
13:与天干相配,用以纪年。
14:用以纪月,即农历十一月。
15:用以纪日。
16:用以纪时,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。
17:子夜。
18:专指女儿。
19: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。
20:小。
21:幼小。
22:爱;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。
23:收养为子。
24:结果实。
25:尽儿女之道;善事父母。
26:表示限制,相当于“只”。
27:相当于“虽然”。
28:你——尊称对方,通常为男性。
29:姓。
zì
1:构词后缀。
2: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。
3:个别量词后缀。
ér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。
2: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。
3:表示并列关系。
4:表示递进关系。
5:表示承接关系。
6:表示转折关系。
7:表示假设关系。
8: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。
9:你;你的。
10:这样,此。
11: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。
12: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。
13: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。
14: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。
15:如,好象。
néng
1:
2:才能。
3:能够。

外君子而中小人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wài jun1 zǐ ér zhōng xiǎo rén)。abcd式组合,外君子而中小人意思是:外表上看起来像君子,内心却像小人。形容一个人表里不一,表面正直,内心却阴险狡诈。 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,实际上却心术不正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