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兵败卒 cán bīng bài zú

abcd式
拼音cán bīng bài zú
注音ㄘㄢˊㄅㄧㄥㄅㄞˋㄘㄨˋ
繁体殘兵敗卒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残兵败卒的解释
形容军队或队伍在战斗中失败后,剩下的残余兵力和败退的士兵。比喻失败后所剩无几的力量或人员。
出处

1.

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73回:“杨铁刀恃着凶勇,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,约有二千余众,向北而驰,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。”

2.
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'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“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”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歌数阙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于是项王乃上马,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,直夜溃围南出,驰走。平明,汉军乃觉之,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。项王渡淮,骑能属者百余人耳。'
寓意
提醒人们要吸取失败的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
列子

1.

比赛结束后,输掉的队伍只剩下残兵败卒,显得非常狼狈。

2.

公司的项目失败后,团队只剩下残兵败卒,再难有大的作为。

3.

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后,失败的一方只剩下残兵败卒。

4.

在游戏中,输掉的玩家只剩下残兵败卒,只能认输。

5.

商战中,失败的企业只剩下残兵败卒,难以东山再起。

残兵败卒的翻译
德语
die Reste einer geschlagenen Armee
日语
敗残兵
法语
les restes d'une armée vaincue
英语
remnants of a defeated army
残兵败卒的字意分解
cán
1:(形声。从歹(è),戋(jiān)声。从“歹”表示与死亡有关。本义:伤害)。
2:同本义。
3:毁坏;破坏。
4:凋谢。
5:凶恶;狠毒。
6:残缺,残废。
7:剩余;残余,残存。
8:也指凶暴的人,暴虐无道的人。
bīng
1:(会意。从廾,从斤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斤”,是短斧之类;下面是“廾”(gǒng,双手),象双手持斤。本义:兵器,武器)。
2:同本义。
3:士兵的群体,即整个军队。
4:士卒。
5:军事;武力;战争。
6:用兵策略,战略。
7:牌戏名。
8: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。
9: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——蓝方相应的为“卒”。
10:用兵器攻击,刺杀。
11:伤害。
bài
1:(会意。从贝,从攴。攴(pū),甲骨文象以手持杖,敲击的意思,汉字部首之一。在现代汉字中,“攴”大多写成“攵”,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“攴”的写法。从“攴”的字多与打、敲、击等手的动作有关。败,甲骨文左边是“鼎”字(小篆简作“贝”),右边是“攴”,表示以手持棍击鼎。本义:毁坏,搞坏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损害;损伤。
5:失败;战败。
6:打败。使…战败。
7:腐烂变质。
8:破旧。
9:又。
10:衰落;破旧;凋谢。
11:灾年;荒年。
12:弊端;过失。
13:姓。
1:仓促,急速。
2:突然。
1:(指事。小篆字形,在“衣”上加一点标记,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。本义: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。衣上著有标记,以区别于常人)。
2:同本义。
3: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。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。
4:步兵。
5:后泛指士兵。
6: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,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。
7: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。三十国为卒。
8:春秋时军队中百人的指挥者。
9:末尾,结局。
10:棋子。
11:终止;尽,完毕。
12:古代指大夫死亡,后为死亡的通称。
13:停止。
14:终究;终于。

残兵败卒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cán bīng bài zú)。abcd式组合,残兵败卒意思是:形容军队或队伍在战斗中失败后,剩下的残余兵力和败退的士兵。比喻失败后所剩无几的力量或人员。 提醒人们要吸取失败的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