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无不胜 zhàn wú bù shèng

abac式
拼音zhàn wú bù shèng
注音ㄓㄢˋㄇㄛˊㄅㄨˋㄕㄥˋ
繁体戰無不勝
感情褒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战无不胜的解释
形容作战从无失败,战无不胜,强调在战斗或竞争中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和自信。
出处

1.

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,身且死,爵且后归,犹为蛇足也。”

2.

出自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'吾令人望其气,皆为龙虎,成五采,此天子气也。天下归心,战无不胜,攻无不取,吾知其时矣。'
寓意
强调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实力,鼓励人们在困难中不畏惧,勇往直前。
列子

1.

在比赛中,小明凭借自己的实力,战无不胜,赢得了所有对手的尊敬。

2.

公司在市场竞争中,战无不胜,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。

3.

小组在游戏中配合默契,战无不胜,最终夺得了冠军。

4.

在辩论赛中,辩手们准备充分,战无不胜,赢得了观众的掌声。

5.

在象棋比赛中,他战无不胜,被称为‘象棋王’。

6.

自先王以来,楚兵~。 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九回

战无不胜的翻译
德语
unbesiegbar im Kampf
日语
戦わずして勝つ
法语
invincible au combat
英语
invincible in battle
战无不胜的字意分解
zhàn
1:(形声。从戈,单(占)声。本义:作战,打仗)。
2:同本义。
3:泛指搏斗,争斗,争胜负,比高低。
4:后作“颤”。发抖。
5:战争;战事。
6:姓。
1:“南无”(nāmó):佛教用语,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。
1: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“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:乐舞)。
2:同本义。
3: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。
4:没有,跟“有”相对。
5:不,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。
6:表示劝阻或禁止,可译为“不要”、“别”。
7:未,不曾,没。
8:不必,不值得。
9:
10:表示不定指的人、事物、时间、处所等。
11:连接词组或分句,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,相当于“不论”、“无论”。
12:用在句首,无义。
13:用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可译为“吗”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shèng
1:(形声。从力,朕(zhèn)声。本义:胜任,禁得起)。
2:同本义。
3:战胜,打败。
4:胜过;超过。
5:一说通“称”。相当;相称。
6:克制;制服。
7:上升。
8:特指名胜古迹。
9:容积单位。
10:古代妇女首饰。
11:胜利。
12:非常美好;美妙。
13:尽;完。
14:姓。

战无不胜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àn wú bù shèng)。abac式组合,战无不胜意思是:形容作战从无失败,战无不胜,强调在战斗或竞争中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和自信。 强调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实力,鼓励人们在困难中不畏惧,勇往直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