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弱书生 wén ruò shū shēng

abac式
拼音wén ruò shū shēng
注音ㄨㄣˊㄖㄨㄛˋㄕㄨㄕㄥ
繁体文弱書生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文弱书生的解释
形容文弱的书生,通常指那些身体柔弱、缺乏体力但学识渊博的人。
出处

1.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士龙为人,文弱可爱。”

2.

出自明代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'这秀才是个文弱书生,如何当得这般大礼?'
寓意
强调学识与体力的对比,提醒人们不要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的能力。
列子

1.

他虽然是个文弱书生,但在学术上却有惊人的成就。

2.

文弱书生在运动会上虽然不擅长体育,但却在智力竞赛中大放光彩。

3.

这位文弱书生在图书馆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,研究古籍。

4.

文弱书生在面对困难时,往往依靠智慧而不是体力解决问题。

5.

虽然他是文弱书生,但他的演讲却能激励人心。

文弱书生的翻译
德语
schwacher Gelehrter
日语
文弱の書生
法语
érudit faible
英语
weak scholar
文弱书生的字意分解
wén
1:(象形。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。“文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花纹;纹理)。
2:同本义。
3:字,文字(“文”,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,“字”,到了秦朝才有此意。分别讲,“文”指独体字;“字”指合体字。笼统地说,都泛指文字)。
4:文章(遣造的词句叫做“文”,结构段落叫做 “章”)。
5:美德;文德。
6:文才;才华。亦谓有文才,有才华。
7:文献,经典;韵文。
8:自然界的某些现象。
9:文治;文事;文职。与“武”相对。
10:法令条文。
11:文教;礼节仪式。
12:又如:文丈(崇尚礼文仪节);文俗(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);文致(指礼乐);文貌(礼文仪节);文绪(文教礼乐之事);文仪(礼节仪式)。
13:谥号,谥法:勤学好问叫文。
14: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。
15:修饰;文饰。
16:装饰。
17:有文采,华丽。与“质”或“野”相对。
18:紊乱的。
19:用于计算纺织物。
20:姓。
ruò
1: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两把弯曲的弓,“彡”(shān)象毛羽之形,合起来表示柔弱。本义:气力小;势力差)。
2:同本义。与“强”相对。
3:纤柔;软弱。
4:虚弱;瘦弱。
5:年幼,年少。
6:不足,略少。
7:坏。
8:衰败。
9:丧失。
10:减少。
11:削弱。
12:侵害。
13:败。
14:惧怕。
shū
1:(形声。从聿,者声。聿(yù),即笔。隶书省“者”成“曰”。《说文》:“书,箸也。”箸(著)即显明。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,“者、箸”音近,故“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义:书写,记录,记载)。
2:同本义。
3:画。
4:书籍,装订成册的著作。
5:信件,信函。
6:奏章;文书,文件。
7:书法。
8:《尚书》的简称。
9:文字。
10:又如:书理(即文理。文辞之义理与脉络);书士(从事文字、文书工作的人员);书轨(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);书计(文字与筹算)。
11:指“六书”,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。
12:古代皇帝的诏书。
13:姓。
shēng
1: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“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生育;养育。
4:生存;活。与“死”相对。
5:滋生;产生。
6:救活,使活。
7:制造。
8:生产;制作。
9:生命。
10:人的一生。
11:生活。
12:后生,长辈对晚辈的称呼。
13:老师称弟子,或弟子自称;学生。
14:妓女。
15:俘虏。
16:年长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。“先生”的省称。
17:儒生;读书人的通称。
18:资质;禀赋。
19:天生,生来。
20:生的,未煮熟的。
21:新鲜的。
22:生疏。
23:具有活力的。
24:很、甚、极其。
25:姓。

文弱书生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wén ruò shū shēng)。abac式组合,文弱书生意思是:形容文弱的书生,通常指那些身体柔弱、缺乏体力但学识渊博的人。 强调学识与体力的对比,提醒人们不要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