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无缚鸡之力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

abcd式
拼音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
注音ㄕㄡˇㄇㄛˊㄈㄨˋㄐㄧㄓㄌㄧˋ
繁体手無縛鷄之力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手无缚鸡之力的解释
形容人身体虚弱,没有一点力气,连一只鸡都捆不住。用来比喻人柔弱无力,缺乏实际操作能力。
出处

1.

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。”

2.

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句是“彼可取而代也”,后人根据项羽对刘邦的评价“彼可取而代也,吾未能也”引申而来。
寓意
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健康,增强体质,同时也警示不要轻视看起来柔弱的人。
列子

1.

小明身体不好,常常手无缚鸡之力,连搬个小凳子都吃力。

2.

爷爷年纪大了,手无缚鸡之力,连拧瓶盖都需要别人帮忙。

3.

小红生病后,手无缚鸡之力,连走路都感到困难。

4.

虽然他看起来很强壮,但实际上手无缚鸡之力,连简单的家务都做不好。

5.

小丽从小体弱多病,手无缚鸡之力,家人一直很担心她的健康。

6.

我两个~,只好吃饭。 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八回

手无缚鸡之力的翻译
德语
schwach wie ein Kätzchen
日语
猫の子ほどにも力がない
法语
faible comme un chaton
英语
as weak as a kitten
手无缚鸡之力的字意分解
shǒu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伸出五指形。本义:人体上肢的总称,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)。
2:同本义。
3: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。
4:笔迹。
5:手艺;本领。
6:亲自,亲手。
7:拿着,执持。
8:用手击杀。
9:取。
1:“南无”(nāmó):佛教用语,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。
1: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“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:乐舞)。
2:同本义。
3: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。
4:没有,跟“有”相对。
5:不,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。
6:表示劝阻或禁止,可译为“不要”、“别”。
7:未,不曾,没。
8:不必,不值得。
9:
10:表示不定指的人、事物、时间、处所等。
11:连接词组或分句,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,相当于“不论”、“无论”。
12:用在句首,无义。
13:用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可译为“吗”。
1:(形声。从糸(mì),表示与线丝或缠织等有关。尃(fū)声。本义:捆绑)。
2:同本义。
3:绳索。
1:(形声。从鸟,奚声。本义:家禽名。雄鸡可以报晓) 鸟纲雉科家禽,品种很多,喙短锐,有冠与肉髯,翅膀短,尤指普通家鸡(Gallus gallus)。

手无缚鸡之力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)。abcd式组合,手无缚鸡之力意思是:形容人身体虚弱,没有一点力气,连一只鸡都捆不住。用来比喻人柔弱无力,缺乏实际操作能力。 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健康,增强体质,同时也警示不要轻视看起来柔弱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