愧不敢当 kuì bù gǎn dāng

abac式
拼音kuì bù gǎn dāng
注音ㄎㄨㄟˋㄅㄨˋㄍㄢˇㄉㄤˋ
繁体愧不敢當噹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愧不敢当的解释
表示谦虚,不敢接受别人的称赞或推崇,常用于表示自己感到惭愧,不敢承当某种荣誉或称号。
出处

1.

清·郑燮《刘柳村册子》:“紫琼崖道人,慎郡王也,赠诗:‘按拍遥传月殿曲,走盘乱泻蛟宫珠。’愧不敢当,然亦佳句。”

2.

出自清代李宝嘉的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回:“这真是愧不敢当,愧不敢当。”
寓意
表达谦虚谨慎的态度,提醒人们要保持谦卑,勿自满。
列子

1.

当大家称赞他的作品时,他总是愧不敢当地说自己还有很多不足。

2.

她在领奖时愧不敢当地说,这份荣誉应归功于团队的努力。

3.

面对老师的表扬,小明愧不敢当地低下了头。

4.

在朋友圈里被称赞为最佳摄影师,他愧不敢当地表示只是运气好。

5.

当被评为最佳员工时,他愧不敢当地说自己只是尽了本分。

6.

却做梦也想不到受了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夸奖,实在~! ★周疲鹃《寄侨居海外的女儿》

愧不敢当的翻译
德语
Ich bin solcher Lob nicht würdig
日语
恐縮です
法语
Je ne mérite pas un tel éloge
英语
I am unworthy of such praise
愧不敢当的字意分解
kuì
1:(形声。从心,鬼声。本义:惭愧)。
2:同本义。同“媿”。
3:折辱人;使羞惭。
4:责人罪咎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gǎn
1:(会意。本义:勇敢,有胆量) 同本义。
2:有胆量做某种事情。
3:谦词,自言冒昧。
4:岂敢;哪敢。
5:大约。
dāng
1:(形声。从田,尚声。本义:两块田相当、相等)。
2:对等;相当于。
3:面对着。
4:承担。
5:主持。
6:阻挡。
7:用武力抵敌。
8:应当。
9:判决罪人,断狱。
10:在。
11:本,这。
12:假使。
dàng
1:主领;典领。
2:抵押,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。
3:当作;算是。
4:抵得上。
5:顶替。
6:适合,适当。
7: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。相当于“本”、“此”。

愧不敢当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kuì bù gǎn dāng)。abac式组合,愧不敢当意思是:表示谦虚,不敢接受别人的称赞或推崇,常用于表示自己感到惭愧,不敢承当某种荣誉或称号。 表达谦虚谨慎的态度,提醒人们要保持谦卑,勿自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