岸然道貌的解释
形容庄重威严的外表和态度,给人一种道貌岸然的感觉,常用于描述人严肃正经的样子。
出处
1.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成仙》:“又八九年,成忽自至,黄巾氅服,岸然道貌。”2.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'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也。'后演变为形容人的庄重外表。寓意
强调外在的庄重和威严,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所欺骗,内在品质更为重要。
列子
1.
老师在讲台上岸然道貌地讲解着课文,学生们都听得十分认真。2.
爷爷在家族聚会上岸然道貌地讲述着家族的历史,大家都肃然起敬。3.
在婚礼上,新郎岸然道貌地宣读誓言,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不已。4.
法庭上,律师岸然道貌地为当事人辩护,赢得了法官的尊重。5.
在慈善晚会上,主持人岸然道貌地介绍捐款情况,赢得了观众的掌声。6.
中国士人,又有一种~,根器特异,别树一帜,以号于众者。 ★清·邹容《革命军》岸然道貌的翻译
德语
feierlich und würdevoll
日语
厳粛で威厳がある
法语
solennel et digne
英语
solemn and dignified
岸然道貌的字意分解
àn
1:(形声。从山,从厂,干声。厂(hǎn,山崖),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。本义:河岸)。
2:同本义。
3: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。
4:比喻高位。
5:台阶。
6:高傲。
7:高。
8:头饰高戴,前额外露。
rán
1:(会意兼形声。下形,上声。四点是火的变形。声符读yàn,是狗肉的意思,下面加火以烤狗肉。本义:燃烧)。
2:同本义。“然”是“燃”的本字。
3:俗字作“燃”。
4:明白。
5:耀;照耀。
6:以为…对;同意。
7:形成。
8:宜;合适。
9:但是,然而。
10:于是。
11:是,对 假借为嘫。
12:如此,这样,那样。
13: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,表示状态,有“如”的意义。
14: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比拟,有“…的样子”之意。常与“如”、“若”连用,有“如…一般”、“像…一样”之意。
15: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断定或决定,相当于古汉语的“焉”、“也”。
16:姓。
dào
1:(形声。从辵(chuò),首声。本义:供行走的道路)。
2:同本义。
3:道德,道义、正义。
4:道教的教义。
5:道教;道士。
6:路程;行程。
7:方式,方法;技能。
8:地域的区划名 。汉制,县有蛮夷的称“道”。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。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。如“凤庐道”。
9:学术 或宗教教义。
10: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。
11:方向;志向。
12:说,讲。
13:取道,经过。
14:引导,疏导。
15:料;想,以为。
16:从,由。
mào
1:(形声。从豹省,皃(mào)声。本作“皃”,从“人白”,象人面形。儿,古文“人”字。本义:面容,相貌,容貌)。
2:同本义(外在的仪表,生就的形象)。
3:外表的形象,外观。
4:神态,面部神情。
5:细微的丝。
6:表面上。

岸然道貌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àn rán dào mào)。abcd式组合,岸然道貌意思是:形容庄重威严的外表和态度,给人一种道貌岸然的感觉,常用于描述人严肃正经的样子。 强调外在的庄重和威严,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所欺骗,内在品质更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