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军败将的解释
形容战败后残余的军队和失败的将领,通常用来比喻失败后的残余势力或一盘散沙的状态。
出处
1.
明·无名氏《开昭救忠》第二折:“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,你都杀了,倒也是个干净。”2.
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原句为“蒙曰:‘吾闻败军之将,不可以语勇;亡国之大夫,不可以图存。’”寓意
提醒人们要吸取失败的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,强调失败后的反思与重整旗鼓。
列子
1.
比赛输了以后,队员们就像残军败将一样垂头丧气。2.
公司的项目失败后,员工们感觉自己成了残军败将。3.
在模拟战中,输的一方就像残军败将般溃散。4.
球队在决赛中大败,球员们像残军败将般离开了赛场。5.
商战中,竞争对手的策略让我们的团队变成了残军败将。残军败将的翻译
德语
Rest einer geschlagenen Armee
日语
敗残軍
法语
restes d'une armée vaincue
英语
remnants of a defeated army
残军败将的字意分解
cán
1:(形声。从歹(è),戋(jiān)声。从“歹”表示与死亡有关。本义:伤害)。
2:同本义。
3:毁坏;破坏。
4:凋谢。
5:凶恶;狠毒。
6:残缺,残废。
7:剩余;残余,残存。
8:也指凶暴的人,暴虐无道的人。
jūn
1: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车,从勹(bāo,包裹)。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。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,驻扎时,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,以防敌人袭击。本义:围成营垒)。
2:同本义。
3:注:“犹屯兵粮储也。”。
4:攻杀。
5:指挥作战。
6:从军。
7:军队。
8:军队的编制单位 。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。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、中、下三军,历代沿用其名,人数多少不一。
9:士兵。
10: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。与府、州、监同属于路。
11: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,设置“军”、“守捉”、“镇”、“戍”等。安史之乱后,内地也设“军”。如汴州设宣武军。“军”与“守捉”的将领称使;“镇”与“戍”的将领称镇将。
12:阵地。
bài
1:(会意。从贝,从攴。攴(pū),甲骨文象以手持杖,敲击的意思,汉字部首之一。在现代汉字中,“攴”大多写成“攵”,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“攴”的写法。从“攴”的字多与打、敲、击等手的动作有关。败,甲骨文左边是“鼎”字(小篆简作“贝”),右边是“攴”,表示以手持棍击鼎。本义:毁坏,搞坏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损害;损伤。
5:失败;战败。
6:打败。使…战败。
7:腐烂变质。
8:破旧。
9:又。
10:衰落;破旧;凋谢。
11:灾年;荒年。
12:弊端;过失。
13:姓。
jiāng
1:(形声。从寸,酱省声。从“寸”,表示与手有关。(jiàng)本义:将领,带兵的人)。
2:扶持,扶助。
3:奉行,秉承。
4:送行。
5:携带。
6:带领。
7:顺从;随从。
8:供养;奉养。
9:行,进。
10:使用。
11:就要;将要。
12:必,必定。
13:将近。
14:岂;难道。
15:相当于“拿”、“取”。
16:相当于“把”、“用”。
17: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,表示并列关系,相当于“又”,“且” 。例如:将信将疑。
18:如果;假若。
19:或;抑。
20: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、行为的趋向或进行。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。
jiàng
1:(形声。从寸,酱省声。本义:将领,带兵的人)。
2:同本义。
3:中国象棋中的一子,即“帅”。
4:统率;率领。
qiāng
1:愿;请求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。

残军败将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cán jūn bài jiàng)。abac式组合,残军败将意思是:形容战败后残余的军队和失败的将领,通常用来比喻失败后的残余势力或一盘散沙的状态。 提醒人们要吸取失败的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,强调失败后的反思与重整旗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