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惑不解 mí huò bù jiě

abac式
拼音mí huò bù jiě
注音ㄇㄧˊㄏㄨㄛˋㄅㄨˋㄐㄧㄝˋ
繁体迷惑不解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迷惑不解的解释
形容对某事感到困惑不解,无法理解或弄清楚。
出处

1.

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大惑者终身不解,大愚者终身不灵。”

2.

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三回:“孔明曰:‘吾亦知之,但恐他不解耳。’
寓意
表达对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的困惑和不解,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时保持耐心和思考。
列子

1.

他听完这个复杂的故事后,迷惑不解地摇了摇头。

2.

面对这道难题,小明迷惑不解地皱起了眉头。

3.

她看着这幅抽象画,迷惑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。

4.

听到这个奇怪的解释,朋友们都迷惑不解地看着他。

5.

他尝试理解这个新概念,但始终迷惑不解。

6.

在这些个难以成眠的夏夜,他的脑子里纷乱如云,驰过这些往事和~的疑团。 ★肖复兴《啊,老三届》一

迷惑不解的翻译
德语
verwirrt und ratlos
日语
困惑不解
法语
perplexe et confus
英语
puzzled and confused
迷惑不解的字意分解
1:(形声。从辵(chuò),米声。本义:迷路;分辨不清)。
2:同本义。
3:迷惑,使…辨不清。
4:迷恋。
5:昏迷。
huò
1:(形声。从心,惑声。本义:疑惑,分辨不清)。
2:同本义。
3:迷惑,使…辨不清。
4:迷失。
5:糊涂,令人不解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jiě
1:(会意。从刀,从牛,从角。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。本义:分解牛,后泛指剖开)。
2:同本义。
3:解体,离散。
4:分解,熔化。
5:解除,解围。
6:解开。
7:解释,说明。
8:晓悟;明白。
9:脱去;松开。
10:打开,开放。
11:缓解。
12:助动词。能,会,得。
13: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,称为“尸解”。
14:见解,见识。
jiè
1:(词源见jiě声解)。
2:古代乡举,举送入试 。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“解”。
3:押送财物或犯人。
4:兑换。
xiè
1:兽名。
2:官署,官吏办事的地方。
3:古地名 。春秋周畿内地,有二,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,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。
4:松懈;懒散,做事不抓紧。
5:姓。

迷惑不解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mí huò bù jiě)。abac式组合,迷惑不解意思是:形容对某事感到困惑不解,无法理解或弄清楚。 表达对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的困惑和不解,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时保持耐心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