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思不解的解释
形容对某事百般思索,仍然无法理解或解决,表达一种困惑的状态。
出处
1.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三:“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。”2.
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五回:'孔明百思不解,如何破之?'寓意
强调面对难题时的困惑与无奈,提醒人们在困境中需要坚持和求助。
列子
1.
小明在解这道数学题时,百思不解,最终还是向老师求助。2.
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,团队成员们百思不解,只能继续研究。3.
她对这个谜题百思不解,最终决定放弃。4.
他百思不解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。5.
在阅读这本小说时,百思不解的情节让他欲罢不能。6.
~,五夜踌蹰,故乘隙邀君一面,以决中疑。 ★清·无名氏《葛仙翁全传》百思不解的翻译
德语
ratlos sein
日语
百思不解
法语
être perplexe
英语
be at a loss
百思不解的字意分解
bǎi
1:(会意。从一,从白。“白”假借为“百”。本义:数词)。
2:十个十。一百,100。
3:概数。言其多,许多的,众多的。
4:多种多样的;各种的。
5:所有;一切;凡。
6:增为百倍。
7:姓。
sī
1:(会意兼形声。从心,从囟(xìn),囟亦声。囟脑子。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。本义:思考,想;考虑)。
2:同本义。
3:思慕;想念。
4:悲伤,哀愁。
5:思想,思绪,心情。亦指构思。
6:特指创作的构思。
7:诉讼
8:诗体的一种。
9:语气词。用于语首,无实义。
10:用于句中,无实义。
sāi
1:多胡须的样子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jiě
1:(会意。从刀,从牛,从角。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。本义:分解牛,后泛指剖开)。
2:同本义。
3:解体,离散。
4:分解,熔化。
5:解除,解围。
6:解开。
7:解释,说明。
8:晓悟;明白。
9:脱去;松开。
10:打开,开放。
11:缓解。
12:助动词。能,会,得。
13: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,称为“尸解”。
14:见解,见识。
jiè
1:(词源见jiě声解)。
2:古代乡举,举送入试 。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“解”。
3:押送财物或犯人。
4:兑换。
xiè
1:兽名。
2:官署,官吏办事的地方。
3:古地名 。春秋周畿内地,有二,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,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。
4:松懈;懒散,做事不抓紧。
5:姓。

百思不解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ǎi sī bù jiě)。abcd式组合,百思不解意思是:形容对某事百般思索,仍然无法理解或解决,表达一种困惑的状态。 强调面对难题时的困惑与无奈,提醒人们在困境中需要坚持和求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