恍然大悟的解释
形容突然明白或领悟某件事情的真相,恍然大悟是一种顿悟的状态,通常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惑或思考之后,突然间豁然开朗。
出处
1.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2.
出自清代小说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三回:“黛玉听了,恍然大悟道:‘是了,是了!’寓意
表达一种从迷惑到领悟的过程,强调知识或理解的突然提升。
列子
1.
听了老师的解释,他恍然大悟,原来这道题的解法这么简单。2.
看完电影的结局,她恍然大悟,明白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。3.
在朋友的提醒下,他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一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。4.
经过一番思考,他恍然大悟,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。5.
当他看到答案时,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一直走错了方向。6.
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,方才~,彼此相视而笑。 ★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十七回恍然大悟的翻译
德语
plötzlich verstehen
日语
はっと気づく
法语
avoir une révélation
英语
suddenly see the light
恍然大悟的字意分解
huǎng
1:(形声。从心,況省声。字本作怳,亦作慌.本义:狂的样子)。
2:同本义。
3:昏瞆不明的样子。
4:心神不安的样子;失意的样子。
5:猛然;忽然。
6:一闪而过。
rán
1:(会意兼形声。下形,上声。四点是火的变形。声符读yàn,是狗肉的意思,下面加火以烤狗肉。本义:燃烧)。
2:同本义。“然”是“燃”的本字。
3:俗字作“燃”。
4:明白。
5:耀;照耀。
6:以为…对;同意。
7:形成。
8:宜;合适。
9:但是,然而。
10:于是。
11:是,对 假借为嘫。
12:如此,这样,那样。
13: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,表示状态,有“如”的意义。
14: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比拟,有“…的样子”之意。常与“如”、“若”连用,有“如…一般”、“像…一样”之意。
15:用作句末语气词,表示断定或决定,相当于古汉语的“焉”、“也”。
16:姓。
dà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“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:大小的“大”)。
2: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“小”相对。
3: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。
4:重要,重大。
5:德高望重的。
6:超过一般。
7:学识渊博的。
8:规模大。
9:性质严重。
10: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,大肆。
11:很,太,非常。
12:大人。
13:大小。
14:长大。
15:超过。
16:姓。
dài
1:“大夫”、“大王”。
2:世代。
wù
1:(形声,从心,吾声。本义:理解,明白)。
2:同本义。
3:觉醒;觉悟
4:启发;使觉悟。
5:相对。
6:抵触。

恍然大悟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huǎng rán dà wù)。abcd式组合,恍然大悟意思是:形容突然明白或领悟某件事情的真相,恍然大悟是一种顿悟的状态,通常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惑或思考之后,突然间豁然开朗。 表达一种从迷惑到领悟的过程,强调知识或理解的突然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