秉文兼武的解释
形容一个人既有文才,又有武略,文武双全。
出处
1.
唐·牛肃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李将军秉文兼武,受命专征。”2.
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贾逵传》:'秉文兼武,资才秀异。'寓意
强调一个人在文才和武略上的全面发展,体现多才多艺的优秀品质。
列子
1.
他在学校里秉文兼武,不仅成绩优异,还在运动会上屡获佳绩。2.
这个团队的领导秉文兼武,既能制定战略,又能亲力亲为解决问题。3.
小李秉文兼武,既是班里的学习委员,又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。4.
他秉文兼武,既能写出优美的诗歌,又能在战场上英勇作战。5.
她秉文兼武,既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就,又能在体育比赛中获奖。秉文兼武的翻译
德语
in Literatur und Kampfkunst bewandert
日语
文武両道
法语
versé dans les lettres et les arts martiaux
英语
versed in both literature and martial arts
秉文兼武的字意分解
bǐng
1:(会意。从又,从禾,表示以手持禾。“又”篆体象一只手。本义:禾把,禾束)。
2:同本义。
3:权力,权柄。
4:手拿着,手持(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)。
5:引申为主持,掌握。
6:保持;坚持。
wén
1:(象形。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。“文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花纹;纹理)。
2:同本义。
3:字,文字(“文”,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,“字”,到了秦朝才有此意。分别讲,“文”指独体字;“字”指合体字。笼统地说,都泛指文字)。
4:文章(遣造的词句叫做“文”,结构段落叫做 “章”)。
5:美德;文德。
6:文才;才华。亦谓有文才,有才华。
7:文献,经典;韵文。
8:自然界的某些现象。
9:文治;文事;文职。与“武”相对。
10:法令条文。
11:文教;礼节仪式。
12:又如:文丈(崇尚礼文仪节);文俗(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);文致(指礼乐);文貌(礼文仪节);文绪(文教礼乐之事);文仪(礼节仪式)。
13:谥号,谥法:勤学好问叫文。
14: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。
15:修饰;文饰。
16:装饰。
17:有文采,华丽。与“质”或“野”相对。
18:紊乱的。
19:用于计算纺织物。
20:姓。
jiān
1: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又(手),从秝(lì)。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。本义:一手执两禾。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)。
2: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。
3:合并,由部分合成整体。
4:并吞;兼并。
5:倍,加倍。
6:重复;累积。
7:尽;竭尽。
8:同,连同。
9:全部;整个。
10:表示另一方面,可译为“还”、“同时”、“再加上”之类。
11:又。
wǔ
1:(会意。从止,从戈。据甲骨文,人持戈行进,表示要动武。本义:勇猛;猛烈) 同本义。
2:指干戈军旅之事。
3:士,兵,卒。
4:古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
5:舞蹈
6:足迹。
7:古州名 。南朝梁置,治所在武陵(今湖南省常德市)。
8:金属打击乐器。
9:继承。
10:半步。古代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
11:姓。

秉文兼武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ǐng wén jiān wǔ)。abac式组合,秉文兼武意思是:形容一个人既有文才,又有武略,文武双全。 强调一个人在文才和武略上的全面发展,体现多才多艺的优秀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