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不主体 shén bù zhǔ tǐ

abac式
拼音shén bù zhǔ tǐ
注音ㄕㄣˊㄅㄨˋㄓㄨˋㄊㄧˇ
繁体神不主體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神不主体的解释
形容精神恍惚,注意力不集中,无法专注于某一事物。
出处

1.

宋·张齐贤《洛阳缙绅旧闻记·梁太祖优待文士》:“荀鹤声喏,恐惧流汗,再拜叙谢讫,命坐。荀鹤惨悴战栗,神不主体。”

2.

出自明代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,原文为“神不主体,心不在焉”。
寓意
提醒人们要集中注意力,避免因分心而导致失误或危险。
列子

1.

他今天上课神不主体,老师讲的内容一点也没听进去。

2.

她在考试时神不主体,结果成绩很不理想。

3.

因为昨晚没睡好,他今天工作时神不主体,犯了不少错误。

4.

比赛时他神不主体,导致球队输掉了比赛。

5.

她神不主体地走在路上,差点被车撞到。

神不主体的翻译
德语
zerstreut
日语
ぼんやり
法语
distrait
英语
absent-minded
神不主体的字意分解
shén
1:(会意。从示申。“申”是天空中闪电形,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,威力无穷,故称之为神。本义:神灵)。
2:传说中的天神,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。
3:泛指神灵。
4:精神。
5:表情;神色。
6:神奇;神异。
7:灵验。
8:姓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zhǔ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点燃的火把。下面是木材。“主”是“炷”的本字。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:火焰、油盏、灯台、灯座。本义:灯心)。
2:同本义 。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、纱、线等
3:君主 。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。
4:又。
5:指立国一方的国君。旧史家以正统为帝,偏安为主 。如朱熹《资治通鉴纲目》以蜀为正统,故称“蜀”为“帝”,魏、吴为主。
6:公主的简称。
7:主人;东道主。
8:控制者,支配者,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。
9:长官;首脑,首长。
10:家长;父母或其他监护人。
11:事主,指当事人。
12:事物的根本。
13:又。
14:死人的牌位。
15:上帝。
16:真主 。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。
17:主持;掌管。
18:支持,提倡,主张。
19:寄住在。
20:注重。
21:保持。
22:主持婚约。
23:预示。
24:存心;萌生。
25:姓。
zhù
1:件,桩。
2:灌入
1:(体,会意。从人,从本。古代“体、軆”是两个字,“体”是“劣”,又指粗笨。身体本字是“軆”,形声。从骨,豊(lǐ)声。今简化为“体”。本义:身体)。
2:同本义。
3:手脚、四肢。
4:形体 ;体态。
5:牲体。
6:事物的主要部分。
7:实体。
8:规格;法式。
9:占卜时的兆象。
10:又如;体象(象征)。
11:本性,本质 。
12:准则。
13:文体 。
14:体制。
15:又如:政体;国体。
16: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、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、持续、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,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——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,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。
17:如:完成体;进行体。
18:文字的书写形式 。
19:如:草体;楷体;宋体;字体;印刷体。
20:立体。
21:亲身经验;体察。
22: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。
23:划分,分解。
24:成形。
25:表现;体现。
26:效法。
27:相承;继承。
28:生长。
29:包含;容纳。
30:体验;实行。
1:亲近的,贴心的。
2: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(指财物)。
3:私下里。

神不主体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én bù zhǔ tǐ)。abac式组合,神不主体意思是:形容精神恍惚,注意力不集中,无法专注于某一事物。 提醒人们要集中注意力,避免因分心而导致失误或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