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猿意马的解释
形容心思不定,思想杂乱,好像猿猴跳跃,马匹奔跑一样,无法集中注意力。
出处
1.
汉·魏伯阳《参同契》注:“心猿不定,意马四驰。”唐·许浑《题杜居士》诗:“机尽心猿伏,神闲意马行。”2.
出自南朝·梁·宗炳《明佛论》:'心猿不定,意马四驰。'寓意
提醒人们要集中注意力,避免思想分散,影响效率。
列子
1.
小明在课堂上心猿意马,完全没有听老师讲课的内容。2.
她在工作时心猿意马,结果犯了很多错误。3.
比赛时他心猿意马,导致发挥失常。4.
周末出游时,大家心猿意马,忘了带必需品。5.
开会时,经理发现员工们心猿意马,无法集中讨论问题。6.
俺从今把~紧牢拴,将繁华不挂眼。 ★元·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心猿意马的翻译
德语
unruhiger Geist und umherschweifende Gedanken
日语
心猿意馬
法语
esprit agité et pensées vagabondes
英语
restless mind and wandering thoughts
心猿意马的字意分解
xīn
1:(象形。据甲骨文和小篆,中间像心;外面像心的包络。本义:心脏)。
2:同本义。
3:内心。
4: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,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。
5:思想。
6:中心,中央。
7:又。
yuán
1:(形声。从犬,袁声。猿似犬,故从犬。本义:灵长类动物,形态与猴相似) 同本义。
yì
1:(会意。从心从音。本义:心志。心意)。
2:同本义。
3:意志;愿望。亦引申为志向。
4:胸怀;内心。
5:情意;感情。
6:意气; 气势。
7:意图。
8:神情、态度。
9:意料;猜测。
10:怀疑。
mǎ
1:(象形。早期金文字形,象马眼、马鬃、马尾之形。“马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家畜名)。
2: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。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,用作驮畜、挽畜和乘骑;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,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,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(如体型较大,蹄子较大,颈稍呈弓形,头小,耳短)。
3:“码”的古字。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。近世也用以计数。
4:驾着马。
5:姓。

心猿意马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xīn yuán yì mǎ)。abcd式组合,心猿意马意思是:形容心思不定,思想杂乱,好像猿猴跳跃,马匹奔跑一样,无法集中注意力。 提醒人们要集中注意力,避免思想分散,影响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