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不在焉 xīn bù zài yān

abcd式
拼音xīn bù zài yān
注音ㄒㄧㄣㄅㄨˋㄗㄞˋㄧㄢ
繁体心不在焉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心不在焉的解释
形容人的心思不在当前的事情上,注意力分散,精神不集中。
出处

1.
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
2.

出自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'公输盘曰:'吾义固不杀人。'墨子曰:'子之义固不杀人乎?吾知子之所以心不在焉。''
寓意
提醒人们要集中注意力,避免因分心而错失重要机会。
列子

1.

他在听讲座时心不在焉,总是想着自己的事情。

2.

考试时心不在焉,结果成绩很不理想。

3.

她在和朋友聊天时心不在焉,总是走神。

4.

开会时他心不在焉,不知道讨论到了什么内容。

5.

做作业时心不在焉,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。

6.

讲话时做腔做势,而又带着~的样子,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,普遍而一律的。 ★柔石《二月》六

心不在焉的翻译
德语
abwesend
日语
心ここにあらず
法语
distrait
英语
absent-minded
心不在焉的字意分解
xīn
1:(象形。据甲骨文和小篆,中间像心;外面像心的包络。本义:心脏)。
2:同本义。
3:内心。
4: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,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。
5:思想。
6:中心,中央。
7:又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zài
1:(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土,才声。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。本义:存活着,生存,存在)。
2:同本义。
3:居于,处于。
4:在于;决定于。
5:省视;观察。
6:存问,问候。
7:到。
8:表示动作、情状所涉及的处所、时间、范围等。
9:从。
10:才;正在。
11: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,相当于“得”。
12:表示一定的语气。
13:相当于“着”。
14:地方;处。
15:姓。
yān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像鸟形。本义:焉鸟)。
2:鸟名。
3:(yán)。额。
4:表示指示,相当于“之”。
5:哪里或那里。
6:什么。
7:怎么。
8:兼有介词“于”加代词“此”的语法功能,相当于“于是”、“于此”。
9:于是,就,乃,则 。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。
10:于是 。表示前后承接,古代汉语中多与“乃”连用。
11:表示结构,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,相当于“之”,“是”。
12:后缀,表示状态,用于形容词、副词之后,相当于“然”、“样子”。
13:用于句中表示停顿,相当于“啊”。
14:用于句尾,表示陈述或肯定,相当于“矣”、“呢”。
15:用于句尾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乎”、“吗”。
16:用于句尾,表示感叹,相当于“呢”、“啊”。

心不在焉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xīn bù zài yān)。abcd式组合,心不在焉意思是:形容人的心思不在当前的事情上,注意力分散,精神不集中。 提醒人们要集中注意力,避免因分心而错失重要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