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的解释
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是指谦虚地表示自己所说的话不够成熟,担心会冒犯听者。常用于书信或演讲的开场白,表示谦虚和礼貌。
出处
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原句是“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,故令人持璧归,间至赵矣。”后人演化成此成语。
寓意
表达谦虚和对听者的尊重,提醒自己要谨慎言辞。
列子
1.
在朋友的生日派对上,我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地发表了祝福词。2.
第一次参加辩论赛,我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3.
在公司年会上,我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地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心得。4.
在家庭聚会上,我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地讲了一个小故事。5.
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,我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。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的翻译
德语
Ich spreche vermessen, beleidige eure Ohren
日语
僭越して申し上げますが、耳を汚す
法语
Je parle avec présomption, offensant vos oreilles
英语
I speak presumptuously, offending your ears
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的字意分解
mào
1: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上为帽子,下边是眼睛。本义:帽子)。
2:“帽”的古字。帽子。
3:古代殓尸的布囊,由上下两截合成。
4:冒与芼古字通。芼,菜也。
5:天子所执之玉。
6:戴帽。
7:贪求,不知满足地追求。
8:盖蒙。
9:不顾;顶着。
10:假冒。
11:侵犯;违犯。
12:嫉妬。
13:勉励。
14:冒失;冒昧。
mò
mèi
1:(形声。从日,未声。从日,与光线有关。本义:昏暗不明)。
2:同本义。
3:眼不明的样子。
4:愚昧;糊涂。
5:掩蔽;欺骗。
6:违背。
7:冒犯。
chén
1:(形声。从阜,从木,申声。本义:地名。古宛丘地,春秋时陈国国都,在今河南省淮阳县。引申为姓氏)。
2:古国名 。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。
3:陈朝 。朝代名。南朝之一。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,国号陈。建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),后被隋所灭。
4:战阵;行列。
5:陈设,陈列。
6:述说。
7:陈旧。
8:姓。
cí
1:(会意。本义:诉讼,打官司)。
2:同本义。
3:口供。
4:言辞;文辞。
5:又。
6:特指政令之词。
7:借口,口实。
8: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,也叫赋,或辞赋并称。
9:说讲。
10:辞别;告别。
11:推却不受。
12:审讯。
13:遣去。

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mào mei chén cí, yǒu rǔ qīng tīng)。abcd式组合,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意思是:冒昧陈辞,有辱清听是指谦虚地表示自己所说的话不够成熟,担心会冒犯听者。常用于书信或演讲的开场白,表示谦虚和礼貌。 表达谦虚和对听者的尊重,提醒自己要谨慎言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