拘介之士 jū jiè zhī shì

abac式
拼音jū jiè zhī shì
注音ㄐㄩㄐㄧㄝˋㄓㄕˋ
繁体拘介之士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拘介之士的解释
指那些对小事斤斤计较、过于在意的人。
出处

1.

《晋书·王沉传》:“将恐拘介之士,或惮赏而不言,贪赇之人,将慕利而妄举。”

2.

出自《论语·子路》,原文为“子曰:'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'”,后人引申为拘泥小节的人。
寓意
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在意小事,应当宽容大度。
列子

1.

他是个拘介之士,连朋友之间的小误会都要计较一番。

2.

在团队合作中,我们不希望有拘介之士影响大家的进度。

3.

她因为同事的一句无心之言而生气,真是拘介之士。

4.

作为拘介之士,他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与人争执不休。

5.

拘介之士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破坏了人际关系。

6.

窃恐~或惮赏而不言,贪昧之人将慕利而妄举。 ★《资治通鉴·魏纪九》

拘介之士的翻译
德语
eine Person, die sich um Kleinigkeiten kümmert
日语
細かいことにこだわる人
法语
une personne qui s'attarde sur des détails
英语
a person who fusses over trifles
拘介之士的字意分解
1:(会意。从手,从句,句亦声。本义:拘留,拘禁)。
2:同本义。
3:束缚;限制。
4:拘守;拘泥于。
5:抽搐。
6:钩取,探取。
7:曲,痉挛;痀偻,曲背。
jiè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。中间是人,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。本义:铠甲。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)。
2:同本义。
3:疆界;界限
4:传宾主之言的人。古时主有傧相迎宾,宾有随从通传叫介。
5:节操;独特之行。
6:披甲。
7:介入;居中。
8:介绍。
9:介意;留存。
10:间隔,隔开。
11:佐助。
12:因;凭借;依靠。
13:独;特异。
14:副;次一等。
15:细微。
16:姓。
zhī
1: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
4: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
5: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
6:又。
7: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
8:的。
9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
10: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11: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
shì
1:(会意。从一,从十。善于做事情,从一开始,到十结束。本义:古代男子的美称)。
2:同本义。
3:将领。
4:兵士;武士。
5: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。
6:士大夫(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、地位的知识分子)。
7: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。
8: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,位次于大夫。
9:古代四民之一。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、习武勇的人。或称“士民”以区别于“庶民”。
10:知识分子的通称。
11: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。
12:对品德好、有学识、有技艺的人的美称。
13:又如志士、勇士、谋士、医士。
14:作官

拘介之士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jū jiè zhī shì)。abac式组合,拘介之士意思是:指那些对小事斤斤计较、过于在意的人。 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在意小事,应当宽容大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