愧汗无地 kuì hàn wú dì

abcd式
拼音kuì hàn wú dì
注音ㄎㄨㄟˋㄏㄢˊㄇㄛˊㄉㄧˋ
繁体愧汗無地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愧汗无地的解释
形容感到非常羞愧,无地自容。意思是羞愧得连汗都冒出来了,但却无处可藏。
出处

1.

元·袁桷《络马图》:“属车效驾岂在力,愧汗绝足追奔尘。”

2.

出自《晋书·阮籍传》:'籍若不堪,愧汗无地。'原意是阮籍对自己不能胜任某事感到非常羞愧。
寓意
强调自责和羞愧的情感,反映出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悔恨。
列子

1.

犯了错误后,他愧汗无地,不敢面对大家的目光。

2.

在众人的指责下,他愧汗无地,低下了头。

3.

她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愧汗无地,感到非常内疚。

4.

当真相大白时,他愧汗无地,不知道该如何解释。

5.

在朋友面前撒谎被揭穿后,他愧汗无地,感到非常尴尬。

愧汗无地的翻译
德语
so schuldig, dass man schwitzt
日语
恥ずかしさのあまり汗をかく
法语
honteux au point de transpirer
英语
ashamed to the point of sweating
愧汗无地的字意分解
kuì
1:(形声。从心,鬼声。本义:惭愧)。
2:同本义。同“媿”。
3:折辱人;使羞惭。
4:责人罪咎。
hán
1:可汗,古代鲜卑、柔然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。
hàn
1:(形声。从水,干声。本义:汗腺的分泌物)。
2: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。
3: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。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,用在名字末尾。
4:出汗;使出汗。
1:“南无”(nāmó):佛教用语,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。
1: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“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:乐舞)。
2:同本义。
3: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。
4:没有,跟“有”相对。
5:不,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。
6:表示劝阻或禁止,可译为“不要”、“别”。
7:未,不曾,没。
8:不必,不值得。
9:
10:表示不定指的人、事物、时间、处所等。
11:连接词组或分句,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,相当于“不论”、“无论”。
12:用在句首,无义。
13:用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可译为“吗”。
de
1: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。
1:(形声。从土,也声。本义:大地)。
2:同本义,与“天”相对。
3:地面;陆地。
4:土地;田地。
5:领土,属地;地区 。
6:地方;场所。
7:路程;面积。
8: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。

愧汗无地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kuì hàn wú dì)。abcd式组合,愧汗无地意思是:形容感到非常羞愧,无地自容。意思是羞愧得连汗都冒出来了,但却无处可藏。 强调自责和羞愧的情感,反映出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悔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