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望而不可即的解释
形容某事物可以看到却无法得到,常用来表达一种遗憾或向往之情。
出处
1.
唐·宋之问《明河篇》:“明河可望不可亲,愿得乘槎一问津。”明·刘基《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》:“白云在青天,可望不可即。”2.
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的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”,后人引申为“可望而不可即”。寓意
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无法实现的愿望,保持理智和努力。
列子
1.
他每天都看着那栋豪宅,可望而不可即,只能在梦里畅想。2.
她对那件限量版的衣服心动不已,可望而不可即,只能望洋兴叹。3.
小明对那本珍贵的书籍渴望已久,可望而不可即,只能在图书馆里翻阅。4.
那座遥远的山峰美丽无比,可望而不可即,只能在照片中欣赏。5.
她对那份理想的工作充满向往,可望而不可即,只能继续努力。6.
视吾贞昉,则若威风之翔千仞,~,得与失又为何如哉。 ★明·宋濂《危孝子传》可望而不可即的翻译
德语
unerreichbar
日语
手が届かない
法语
inaccessible
英语
out of reach
可望而不可即的字意分解
kě
1:(会意。从口,从丂(供神之架),表示在神前歌唱。“可”似为“歌”字的古文。①本义:唱 ②引申义:许可)。
2:许可;同意;准许。
3:能够;可以。
4:值得,堪。
5:相称;适合。
6:应当,应该。
7:病痊愈。
8:善,好。
9:合意,认为正确,是;对。
10:适当。
11:满的。
12:可是;却。
13:大约、近似。
14:表示程度。
15:无义。语助词。
16:表被动的助动词。
kè
wàng
1: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臣”象眼睛,下面是“壬”(tǐng)。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。小篆又加“月”字,表望的对象。本义:远望)。
2:同本义。
3:遥祭,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。
4:希望,期望。
5:看望。
6:比较。
7:怨恨,责怪。
8:接近。
9:名望。
10:希望;盼望。
11:望日,夏历每月十五,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。
12:边际。
13:仪容。
14:有名的人。
15:窗口。
16: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。
ér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。
2: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。
3:表示并列关系。
4:表示递进关系。
5:表示承接关系。
6:表示转折关系。
7:表示假设关系。
8: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。
9:你;你的。
10:这样,此。
11: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。
12: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。
13: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。
14: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。
15:如,好象。
néng
1:
2:才能。
3:能够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
可望而不可即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)。abac式组合,可望而不可即意思是:形容某事物可以看到却无法得到,常用来表达一种遗憾或向往之情。 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无法实现的愿望,保持理智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