踌躇不前 chóu chú bù qián

abac式
拼音chóu chú bù qián
注音ㄔㄡˊㄔㄨˊㄅㄨˋㄑㄧㄢˊ
繁体躊躇不前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踌躇不前的解释
形容犹豫不决,迟迟不采取行动或不向前迈进的状态。
出处

1.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孝武李夫人传》:“哀裴回以踌躇。”

2.

出自《后汉书·班彪列传》,原文为“踌躇不前,进退维谷”。
寓意
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果断,不要因犹豫而错失良机。
列子

1.

面对选择,小明踌躇不前,最终错过了机会。

2.

在考试中遇到难题,他踌躇不前,浪费了很多时间。

3.

面对新工作的挑战,她踌躇不前,最终选择了放弃。

4.

在决定是否参加比赛时,他踌躇不前,迟迟无法做出决定。

5.

面对朋友的邀请,她踌躇不前,最终错过了聚会。

6.

干事情不能~,坐失良机。

踌躇不前的翻译
德语
zögern voranzugehen
日语
躊躇して前に進めない
法语
hésiter à avancer
英语
hesitate to move forward
踌躇不前的字意分解
chóu
1:(形声。从足,夀声。本义:踌躇;徘徊)。
chú
1:(形声。从足,著声。踌躇:参“踌”字)——见“踌躇”(chóchú)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qián
1:(本义:前进)。
2:同本义。
3:引导。
4:进见。
5:剪裁。
6:前面,与“后”相对;正面。
7:与“后”相对,时间在先。
8:预先;事前。
9:目前。
10:箭竹。

踌躇不前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chóu chú bù qián)。abac式组合,踌躇不前意思是:形容犹豫不决,迟迟不采取行动或不向前迈进的状态。 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果断,不要因犹豫而错失良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