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不我待 shí bù wǒ dài

abac式
拼音shí bù wǒ dài
注音ㄕˊㄅㄨˋㄨㄛˇㄉㄞˋ
繁体時不我待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时不我待的解释
形容时间紧迫,不容等待,强调要抓紧时间行动。
出处

1.
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”

2.

《论语·阳货》:'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'后人引申为时不我待。
寓意
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,及时行动,避免因拖延而错失机会。
列子

1.

他意识到考试临近,时不我待,每天都加紧复习。

2.

项目进入最后阶段,大家都觉得时不我待,加班加点赶进度。

3.

她看到花园里的花快要凋谢了,觉得时不我待,赶紧去拍照留念。

4.

为了完成毕业设计,他觉得时不我待,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埋头苦干。

5.

看到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分享旅行经历,他觉得时不我待,赶紧计划自己的假期。

6.

这项任务十分紧迫,~。

时不我待的翻译
德语
die Zeit wartet nicht auf uns
日语
時は我を待たず
法语
le temps ne nous attend pas
英语
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
时不我待的字意分解
shí
1:(形声。从日,寺声。从“日”与时间有关。本义:季度;季节)。
2:同本义。
3:时辰 ,计时单位,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(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)。
4:时间;时候。
5:时尚,时俗。
6:时运;命运。
7:时机;机会。
8:岁月,光阴。
9:指时势或时局。
10:代,朝。
11:气候。
12:合时宜的,适时的。
13:当时的。
14:善,好。
15:相当于“常常”、“经常”。
16:相当于“有时”、“偶尔”。
17:按时,到时候。
18:当时,这时,那时。
19:表示近指,相当于“此”、这”。
20:适时;合于时宜。
21:伺候;等待。
22:处,处于。
23:承,承受。
24:姓。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1:(会意。从戈,从戈。“我”表示兵器。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。本义:兵器。基本义:第一人称代词)。
2:自称;自己。
3:向一边倾斜的,扭歪的。
4:杀。
dài
1:(形声。从彳(chì),寺声。本义:等待,等候)。
2:同本义。
3: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,对待。
4:招待。
5:需要。
6:将,要(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)。
7:防备。
8:依靠。
9:容,让。
10:要是,如果。
dāi
1:[口语]暂时停留,逗留,迟延
2:[口语]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

时不我待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í bù wǒ dài)。abac式组合,时不我待意思是:形容时间紧迫,不容等待,强调要抓紧时间行动。 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,及时行动,避免因拖延而错失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