涅而不渝的解释
形容情操高尚,坚守节操,不因外界的诱惑而改变。
出处
1.
唐·陈子昂《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》:“非淳人淑士,其谁能涅而不渝哉?”2.
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中的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;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: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寓意
强调坚守原则和节操的重要性,倡导不因外界影响而动摇的信念。
列子
1.
他面对金钱的诱惑,始终涅而不渝,保持着自己的原则。2.
在艰难的环境中,她涅而不渝,坚持自己的信念。3.
尽管受到多方压力,他仍然涅而不渝,坚持正义。4.
面对各种诱惑,她始终涅而不渝,保持着高尚的情操。5.
他一生涅而不渝,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。涅而不渝的翻译
德语
unerschütterlich und unerschütterlich
日语
不屈不撓
法语
inébranlable et inébranlable
英语
unyielding and unwavering
涅而不渝的字意分解
niè
1:(形声。从水,从土,曰声。本义: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)。
2:同本义。
3:黑泥。
4:古代河流名 。在今山西、河南、广东都有涅水。
5:染黑。
6:纹身。
ér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。
2: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。
3:表示并列关系。
4:表示递进关系。
5:表示承接关系。
6:表示转折关系。
7:表示假设关系。
8: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。
9:你;你的。
10:这样,此。
11: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。
12: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。
13: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。
14: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。
15:如,好象。
néng
1:
2:才能。
3:能够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yú
1:(形声。从水,俞声。本义:水由净变污,引申为改变,变)。
2:同本义。
3:泛滥。
4:(shū)。通达。
5:中国四川省重庆市的别称 。因自隋至宋渝州治此而得名。

涅而不渝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niè ér bù yú)。abac式组合,涅而不渝意思是:形容情操高尚,坚守节操,不因外界的诱惑而改变。 强调坚守原则和节操的重要性,倡导不因外界影响而动摇的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