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于去就的解释
形容人来去自由,态度轻快洒脱,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处事态度。
出处
1.
《三国志·魏志·吕布传》:“登见太祖,因陈布勇而无计,轻于去就,宜早图之。”2.
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的“轻举而行,掇之不知其所止”,后演变为“轻于去就”。寓意
强调一种自由自在、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,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洒脱。
列子
1.
他总是轻于去就,从来不被琐事所困扰。2.
面对复杂的局面,她依然能轻于去就,游刃有余。3.
他轻于去就的性格,让他在人际交往中显得非常自在。4.
在工作中,他能轻于去就,应对各种突发情况。5.
她轻于去就的生活态度,令人羡慕。6.
吕布有勇无谋,~,明公宜早图为是! ★蔡东藩《后汉演义》第七十六回轻于去就的翻译
德语
frei kommen und gehen
日语
自由に行き来する
法语
aller et venir librement
英语
come and go freely
轻于去就的字意分解
qīng
1:(形声。本义:车名)。
2:轻车。
3:化学元素氢的旧译。
4:分量不大。与“重”相对。
5:微小。
6:轻快,轻便。
7:轻率,不稳重。
8:宽松。
9:不贵重;贱。
10:轻佻。
11:轻轻地。
12:轻视;不重视。
13:使轻;减少。
14:宽大;宽容。
yú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。本义:超过)。
2:往;去。
3:取。
4:如;好像。
5:引进动作、行为的时间、处所,意义相当于“在”、“到”或“在…方面(上、中)”。
6:引进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、“对”、“对于”。
7:在被动句中,引进动作、行为的主动者,相当于“被”。
8:引进比较对象,意思相当于“比”。
9:词缀。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,不必译出。
10:
11:姓。
qù
1:(会意兼形声。甲骨文字形。上面是人(大),下面是口(或作“凵”),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。《说文》:“从大,凵声。”凵(qū)。本义:离开)。
2:同本义。
3:除去;去掉。
4:相距,远离。
5:前往,到别处,跟“来”相反。
6:失掉; 失去。
7:赶走;打发走。
8:抛弃,舍弃。
9:去世,死亡。
10: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。
11:逃离,逃亡。
12:驱逐。
13:胆小,畏缩。
14:在。表示时间或处所。
15:去声。汉语四声之一。
jiù
1:(会意。京尤会意。“京”意为高,“尤”意为特别。本义:到高处去住)。
2:同本义。
3:靠近;走近;趋向。
4:归于。
5:完成;成功。
6:迁就;将就。
7:登上;开始,启。
8:从。

轻于去就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qīng yú qù jiù)。abcd式组合,轻于去就意思是:形容人来去自由,态度轻快洒脱,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处事态度。 强调一种自由自在、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,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洒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