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手束脚 shù shǒu shù jiǎo

abac式
拼音shù shǒu shù jiǎo
注音ㄕㄨˋㄕㄨˋㄕㄡˇㄕㄨˋㄕㄨˋㄐㄧㄠˇ
繁体束束手束束脚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束手束脚的解释
形容做事畏首畏尾、拘束而不敢放手大干的样子。
出处

1.

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按照法律办事,不等于束手束脚。”

2.

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句为“今人有大功而击之,不义也,不如因善遇之”。后人用“束手束脚”来形容畏缩不前。
寓意
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,不要畏缩不前。
列子

1.

他在考试时束手束脚,结果发挥得不好。

2.

面对新的挑战,她总是束手束脚,不敢尝试。

3.

由于缺乏经验,他在工作中显得束手束脚。

4.

面对困难,他束手束脚,不敢采取任何行动。

5.

在陌生的环境中,他感到束手束脚,不知道如何应对。

6.

不能~地干事。

束手束脚的翻译
德语
gehemmt und eingeschränkt
日语
手足を縛られる
法语
entravé et contraint
英语
hampered and restrained
束手束脚的字意分解
shù
1:(会意。从囗(weí)木。在木上加圈,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。本义:捆绑)。
2:同本义。
3:约束;限制。
4:收拾;整理。
5:搁置。
6:把,小捆。
7:姓。
shǒu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伸出五指形。本义:人体上肢的总称,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)。
2:同本义。
3: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。
4:笔迹。
5:手艺;本领。
6:亲自,亲手。
7:拿着,执持。
8:用手击杀。
9:取。
shù
1:(会意。从囗(weí)木。在木上加圈,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。本义:捆绑)。
2:同本义。
3:约束;限制。
4:收拾;整理。
5:搁置。
6:把,小捆。
7:姓。
jiǎo
1:(形声。从肉,却声。本义:胫,小腿)。
2:同本义。
3:足的别称。
4:某物的底座(作为它的支承部件)。
5:帮手。
jué
1: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。

束手束脚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ù shǒu shù jiǎo)。abac式组合,束手束脚意思是:形容做事畏首畏尾、拘束而不敢放手大干的样子。 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,不要畏缩不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