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言可畏的解释
形容人们的言论有很大的威力,往往让人感到畏惧。
出处
1.
《诗经·郑风·将仲子》: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2.
出自《论语·子路》:'子曰:“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使无讼乎!”无乃尔是过与?夫子曰:“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使无讼乎!”无乃尔是过与?' 后人引申为人言可畏。寓意
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言论,因为言论可能对个人或社会造成巨大影响。
列子
1.
小明因为流言蜚语感到压力很大,真是人言可畏。2.
面对网络上的恶意评论,她深感人言可畏。3.
公司内部的流言让员工们人心惶惶,人言可畏啊。4.
他因为一些谣言失去了朋友,真是人言可畏。5.
人言可畏,谣言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名声。6.
但是~,必定也要明明心;就是你不怕什么,难道我们老大死了,还当王八么? ★清·李宝嘉《活地狱》第三十回人言可畏的翻译
德语
Die Macht der öffentlichen Meinung ist zu fürchten.
日语
人言は恐ろしい
法语
La puissance de l'opinion publique est à craindre.
英语
The power of public opinion is to be feared.
人言可畏的字意分解
rén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侧面站立的人形。“人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)。
2:同本义。
3:某人;某种人;某些人。
4:别人,他人。
5:民,百姓。
6:指成年人。
7:伴侣。
8:果仁
9:仁爱。
10: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。
yán
1: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“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“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。
2:同本义。
3:议论,谈论。
4:记载。
5:问。
6:告知;告诉。
7:陈述;叙述。
8: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“就是说”或“意思是”。
9:说明。
10: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。
11:言论;见解;意见。
12:言辞;辞令;辞章。
13:政令;号令。
14:誓言;盟辞;约言。
15:建议;主意;计策。
16:学说;主张。
17:言语或文章中的字。
18: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。
19:著作。
20: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。
21:姓。
kě
1:(会意。从口,从丂(供神之架),表示在神前歌唱。“可”似为“歌”字的古文。①本义:唱 ②引申义:许可)。
2:许可;同意;准许。
3:能够;可以。
4:值得,堪。
5:相称;适合。
6:应当,应该。
7:病痊愈。
8:善,好。
9:合意,认为正确,是;对。
10:适当。
11:满的。
12:可是;却。
13:大约、近似。
14:表示程度。
15:无义。语助词。
16:表被动的助动词。
kè
wèi
1:(会意。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,使人害怕。本义:害怕)。
2:同本义(对威势、威严的害怕)。
3:敬;敬服。
4:担心。
5:避开。
6:憎恶;怨恨。
7:死,古代指被兵器杀死。
8:弯曲处。
9:罪。
10:险恶的。

人言可畏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rén yán kě wèi)。abcd式组合,人言可畏意思是:形容人们的言论有很大的威力,往往让人感到畏惧。 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言论,因为言论可能对个人或社会造成巨大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