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困马乏的解释
形容人困倦、马匹疲乏,通常用来描述长途跋涉后的疲惫状态。
出处
1.
元·黄元吉《流星马》第三折:“俺这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,人困马乏。”2.
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三回:'人困马乏,急切难行。'寓意
提醒人们在长途旅行或长时间工作后需要休息,强调劳逸结合的重要性。
列子
1.
经过一天的徒步旅行,大家都感到人困马乏。2.
在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后,他终于人困马乏地倒在床上。3.
比赛结束后,运动员们人困马乏地坐在场边休息。4.
长途驾驶让司机人困马乏,不得不找个地方休息。5.
在野外露营了一夜,第二天早上大家都人困马乏。6.
马步三军没了气力,~。 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十七回人困马乏的翻译
德语
erschöpft
日语
疲れ果てる
法语
épuisé
英语
exhausted
人困马乏的字意分解
rén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侧面站立的人形。“人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)。
2:同本义。
3:某人;某种人;某些人。
4:别人,他人。
5:民,百姓。
6:指成年人。
7:伴侣。
8:果仁
9:仁爱。
10: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。
kùn
1: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囗(wéi),象房的四壁;里边是生长的树木。本义:废弃的房屋)。
2:同本义。
3:“梱”的本字。门槛。
4:穷;贫困。
5:困难;苦难。
6:劳倦;疲倦。
7:急难、危难。
8:困扰;围困,为人所阨阻。
9:又。
10:阻碍。
11:穷尽。
12:睡。
13:疲倦欲睡。
mǎ
1:(象形。早期金文字形,象马眼、马鬃、马尾之形。“马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家畜名)。
2: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。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,用作驮畜、挽畜和乘骑;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,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,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(如体型较大,蹄子较大,颈稍呈弓形,头小,耳短)。
3:“码”的古字。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。近世也用以计数。
4:驾着马。
5:姓。
fá
1: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,其形略似屏风。
2:无功伏安,电抗性伏安单位。
3:假借为贬。物质财富短缺。
4:荒废;耽误。
5:疲乏;无力。
6:无能的,不中用的。

人困马乏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rén kùn mǎ fá)。abac式组合,人困马乏意思是:形容人困倦、马匹疲乏,通常用来描述长途跋涉后的疲惫状态。 提醒人们在长途旅行或长时间工作后需要休息,强调劳逸结合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