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分皂白的解释
形容不分是非,不辨对错,盲目地进行判断或处理事情。
出处
1.
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匪言不能,胡斯畏忌。”汉·郑玄笺:“胡之言何也,贤者见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。”2.
出自明代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'他也不分皂白,只顾打人。'寓意
提醒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保持冷静和公正,避免盲目和偏见。
列子
1.
小明因为不分皂白就责怪朋友,导致两人关系紧张。2.
妈妈批评小红时不分皂白,让小红感到很委屈。3.
老师不分皂白地批评了全班同学,引起学生的不满。4.
小李在处理家庭纠纷时不分皂白,导致矛盾升级。5.
在讨论问题时,张三不分皂白地指责他人,影响了讨论的效果。6.
我们被他哄了,不拿得他,却被这里人~,混打这番,把同伴人惊散。 ★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九不分皂白的翻译
德语
ohne zwischen Recht und Unrecht zu unterscheiden
日语
白黒つけない
法语
sans distinguer le bien du mal
英语
without distinguishing right from wrong
不分皂白的字意分解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fēn
1:(会意。从八,从刀。“八”就是分;从“刀”,是以刀剖物,使之分开的意思。本义:一分为二)。
2:同本义。分开,分成,分出,与“合”相对。
3:辨别,区分。
4:分给,分配。
5:离开;离别。
6:分散。
7:把…隔开成两半。
8:排解,调和矛盾。
9:分担,共同承担。
10:时间单位,等于1/60小时,或60秒。
11:角度测量单位,等于1/60度或60秒。
12:长度单位,寸的十分之一。
13: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。
14: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(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);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,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,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(如形态、皮毛的情况、香味等)分配分数,总分恰为100分。
15:分头;分别。
16:乱,杂。
fèn
1:所分之物,整体中的一部分。
2:分际,合适的界限。
3:职分;本分。
4:原则;原理。
5:资质。
6:情分。
7:甘愿;满意。
8:意料;料想。
zào
1:皂斗的略称(指栎实、柞实等),其壳斗煮汁,可以染黑,本作“皁”,后作“皂”。
2:旧时衙门内的差役。
3:喂马或喂牛的饲槽。
4:皂荚的省称。
5:黑色
bái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日光上下射之形,太阳之明为白,从“白”的字多与光亮、白色有关。本义:白颜色)。
2:同本义。古人用以代表西方、秋季、金、肺等。
3:纯洁;代表清流贤正。
4:亮;明亮。与“暗”相对。
5:一无所有。
6:显著。
7:真诚;坦白。
8:古时罚酒用的酒杯。也泛指酒杯。
9:
10:清楚,明白。
11:表明;说明。
12:禀告;报告。
13:上告;控告。
14:使…白。
15:白白,平白。
16:单单;只是。
17:姓。

不分皂白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fēn zào bái)。abcd式组合,不分皂白意思是:形容不分是非,不辨对错,盲目地进行判断或处理事情。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保持冷静和公正,避免盲目和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