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问青红皂白的解释
指不问是非曲直,不分青红皂白,形容做事不讲道理,鲁莽草率。
出处
1.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,自然不问青红皂白,要惩办被告了。”2.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'这等不问青红皂白,便要害人性命,怎不教人痛恨!'寓意
提醒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保持冷静,讲究公正,不要轻率鲁莽。
列子
1.
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指责别人,真是让人生气。2.
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我的零食没收了,真不公平。3.
他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责任推给同事,真是太不讲理了。4.
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全班同学,很多同学觉得委屈。5.
她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朋友的建议全盘否定,导致两人关系紧张。6.
谁家不交,便将人捆回村公所,~,按倒就是一顿军棍马棒。 ★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七回不问青红皂白的翻译
德语
ohne Fragen zu stellen
日语
青紅皂白も問わず
法语
sans poser de questions
英语
without asking questions
不问青红皂白的字意分解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wèn
1:(形声。从口,门声。本义:问,询问)。
2:同本义。
3:访问。
4:责问。
5:问候;慰问。
6:过问。
7:审案,审讯。
8:追究。
9:寻访。
10:告诉。
11: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。
12:指书信。
13:权威性的命令,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。
14:声誉。
qīng
1:(会意。从生,从丹。金文字形上面是个“生”字;下面是“丹”字,丹是井字之变。“青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蓝色)。
2:同本义。
3:深绿色。
4:东方的代称。
5:春的代称。
6:青海省的简称。
7:古州名。
8:《禹贡》九州之一。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。
9:姓。
hóng
1:(形声。从糸(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工声。本义:粉红色)。
2:同本义。
3:后也指各种红色。
4:红色物品。
5:花的代称,花多红色,故借红代花。
6:春秋时鲁国地名。在今山东省境内。
gōng
1:女工,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。
2:
3:功服。丧服名。
4:劳绩,功绩。

不问青红皂白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)。abcd式组合,不问青红皂白意思是:指不问是非曲直,不分青红皂白,形容做事不讲道理,鲁莽草率。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保持冷静,讲究公正,不要轻率鲁莽。